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疏利咽喉的作用。其對多種細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能消散瘀血,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在「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金銀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熱毒、瘀血引起的腫塊、疼痛等症狀。
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熱毒壅滯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散結消腫: 黃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有效化解毒素積聚形成的結塊,促進腫瘤消散,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散結消腫的目的。
因此,黃芩在解毒散結湯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善於清熱解毒,對於外感熱毒、癰腫瘡瘍、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消腫散結:連翹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對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腫塊、結節等具有化解作用。
因此,在解毒散結湯中加入連翹,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各種熱毒蘊結所致的疾病具有治療作用。
解毒散結湯中加入蒲公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腫痛、疔瘡、乳癰等疾病,蒲公英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利濕通淋: 蒲公英還具有利濕通淋之功效,可幫助機體排出體內濕熱毒素,對於因濕熱瘀阻所致的淋症、帶下等疾病,蒲公英可起到利濕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
「解毒散結湯」中包含「天花粉」的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腫塊、疼痛,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 利濕通淋:天花粉亦能利水通淋,對於因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頻尿痛等症狀,亦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天花粉在「解毒散結湯」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利濕通淋,有助於消除腫塊,緩解疼痛,達到散結解毒的療效。
解毒散結湯中使用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解毒散結湯中,赤芍可清解熱毒,並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達到解毒散結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赤芍與其他藥物搭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赤芍與當歸、川芎等藥物配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與黃芩、梔子等藥物配合,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解毒散結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積聚的熱毒,有助於消散結塊。
- 疏風散結: 薄荷氣味芳香,能疏風散寒,並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形成的結塊,具有疏通經絡,散結消腫的作用。
因此,薄荷在解毒散結湯中,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整體藥效的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毒散結湯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劑專治「土瘍」(即土疳、針眼、眼瘍)中期,症見胞瞼紅腫硬結,甚者腫勢蔓至顴額,局部瘡形堅硬,疼痛拒按。其病機屬熱毒壅滯、氣血瘀結,故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活血散瘀、消腫散結之法,使熱毒得泄,結聚得散。
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1. 清熱解毒為主
- 銀花(15克):為君藥,性甘寒,善清熱解毒,為瘡癰要藥,尤擅解上焦風熱。
- 連翹(9克):協同銀花,清熱解毒而散結,長於消「瘰癧結核」。
- 蒲公英(12克):專攻熱毒瘡腫,既能清熱,又能散滯氣。
- 黃芩(9克):苦寒瀉火,清上焦肺熱,兼能燥濕,防止熱毒化濕成膿。
此四藥共構解毒基礎,針對熱毒熾盛之病本。
2. 活血散瘀為輔
- 赤芍(12克):涼血散瘀,緩解局部血熱瘀滯所致之腫痛硬結。
- 天花粉(9克):清熱生津,兼能排膿消腫,防熱傷陰液。
此二藥調活血分,改善氣血壅滯,助消硬結。
3. 輕宣透邪為佐
- 薄荷(4.5克):辛涼透表,疏散風熱,引藥上行頭目,兼緩解眼部腫脹不適。
4. 隨證加減
- 眥部胞瞼結腫:加炒梔子6克,清心經之火,因目眥屬心,心火亢盛易致此症。
- 白睛紅赤:加桑皮9克,瀉肺行水,因白睛屬肺,肺熱壅盛則赤腫。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以「清解熱毒」為核心,結合「活血透散」之法,體現中醫「既病防變」思想:
- 直接攻邪:銀花、連翹等化解熱毒,切斷病源。
- 調暢氣血:赤芍、天花粉疏通局部瘀滯,改善腫硬疼痛。
- 分經用藥:針對眼部所屬經絡(如心、肺)加減,強化靶向治療。
全方結構簡練,標本兼顧,符合瘡癰「火毒瘀結」之病機,故能收消腫散結之效。
傳統服藥法
銀花15克,黃芩9克,連翹9克,蒲公英12克,天花粉9克,赤芍12克,薄荷4.5克。
若腫核結於眥部胞瞼,當加炒梔子6克以清心熱;白睛紅赤腫脹者,再加桑皮9克,瀉肺利水以除白睛之赤腫。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散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適合於土瘍(亦叫土疳、針眼、眼瘡)中期,胞瞼紅腫硬結,或腫連顴額,瘡形堅硬,疼痛拒按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散結湯,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銀花15g,黃芩9g,連翹9g,蒲公英12g,天花粉9g,赤芍12g,薄荷4.5g。 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散瘀。主治:土瘍(亦叫土疳、針眼、眼瘡)中期,胞瞼紅腫硬結,或腫連顴額,瘡形堅硬,疼痛拒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