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清熱消癰湯

JIA WEI QING RE XIAO YONG TANG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5%
心經 17%
胃經 15%
大腸經 10%
脾經 8%
小腸經 7%
肝經 7%
膽經 5%
膀胱經 1%
腎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熱毒壅遏,氣血阻隔致患頸部癰。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1兩,連翹4錢,野菊花3錢,赤芍藥3錢,黃芩3錢,公英1兩,白芷3錢,天花粉3錢,木通2錢,陳皮2錢,生甘草1錢,炒山甲2錢,炒皂刺2錢。
清熱解毒,活血消癰。
後頸部膿腫吳某,女,37歲。於1963年1月21日初診。九天前頸部生一疙瘩,腫痛日漸加重,夜不成眠,頭不能抬起或轉動,發熱怕冷,周身無力,口乾欲飲,食慾不振,大便兩日未解,小便色黃,體溫38.7℃,後頸部正中偏左有瘡口數個,膿栓堵塞,狀如蜂窩,凸起紅腫,四周漫腫而硬,周圍灼熱,明顯壓痛,脈弦數,苔白厚膩根微黃。證系毒熱壅遏,氣血阻隔。治以清熱解毒,活血消癰。投以加味清熱消癰湯,外用化毒藥膏和提毒藥捻。三日後,惡寒發熱均減,體溫降至37.5℃,瘡口漸大,排出黃白色稠膿,漫腫漸消,舌苔白厚略膩,脈弦稍數。用上方加減治療年余,創面愈合,瘢痕柔軟,未留下後遺症。

方劑組成解釋

金銀花性甘、寒。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外感風熱、子宮頸糜爛、蕁麻疹、熱毒血痢、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等症。

連翹性苦、微寒。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用於癰疽、瘰癘、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斑、熱淋尿閉。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主治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白芷性味辛、溫。主治去風解表、散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解蛇毒、通鼻竅。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主治清熱生津、養陰、用於熱病津傷口渴、可消腫排膿、常用於癰疽、瘡瘍證、消渴多飲。

木通性苦、寒。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清熱消癰湯,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金銀花1兩,連翹4錢,野菊花3錢,赤芍藥3錢,黃芩3錢,公英1兩,白芷3錢,天花粉3錢,木通2錢,陳皮2錢,生甘草1錢,炒山甲2錢,炒皂刺2錢。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癰。主治:熱毒壅遏,氣血阻隔致患頸部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釀乳赤芍散

相似度 63%

洗脾飲

相似度 63%

清胃敗毒散

相似度 63%

蠲毒飲

相似度 60%

活血調氣湯

相似度 60%

解毒濟陰湯

相似度 58%

解毒散結湯

相似度 58%

除瘟救苦丹

相似度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