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效。其藥效可針對癰疽腫毒、熱毒發散等病症。
在加味清熱消癰湯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癰腫,達到治療效果。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消除病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消癰止痛之目的。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癰腫瘡毒,熱毒熾盛者,連翹可有效清熱解毒,促進膿液排出,消散腫塊,達到清熱消癰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蒲公英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連翹與之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內蘊引起的癰腫、發熱、頭痛等症狀。
- 消腫散結:菊花入肝經,可疏散肝經鬱熱,並能清利頭目,對於熱毒所致的腫痛、結塊有一定的消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清熱消腫的效果。
因此,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菊花,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 赤芍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瘀化熱引起的癰腫,赤芍能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促進炎症消退,改善局部腫痛。
- 活血化瘀: 赤芍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產物的吸收,加速癰腫消退。同時,赤芍還能減輕腫脹,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不適症狀。
綜上所述,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赤芍,能夠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化熱引起的癰腫具有良好的療效。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血消腫之效。對於癰腫瘡瘍、熱毒熾盛所導致的紅腫熱痛,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癒合。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其他藥物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黃芩與之相配,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提高方劑整體的療效。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散風止痛,消腫排膿: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散風止痛、消腫排膿之效。對於癰疽初起,局部紅腫熱痛,或伴有發熱、頭痛等症狀,白芷能疏散風邪,消腫止痛,促進膿液排出,有助於改善病患的局部症狀。
- 引藥入營: 白芷氣味芳香,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營血,提高藥效。在加味清熱消癰湯中,白芷能引導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加速病竈的消退。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癰腫瘡瘍、乳癰等症,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二、 利濕通淋,降火解毒:天花粉亦有利濕通淋的作用,可幫助體內濕熱排出,降低體內熱毒,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而引起的癰腫,木通可通過利水消腫,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清熱消癰的效果。
- 通絡止痛:木通亦有通絡止痛之效,可緩解癰腫部位的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木通,有助於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絡止痛,達到治療癰腫的目的。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滯,健脾和胃: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消滯、健脾和胃的功效。癰疽多因熱毒蘊結,內傷脾胃所致,陳皮可助消化、增進食慾,改善脾胃功能,為清熱解毒藥物創造良好的吸收環境,提升療效。
- 行氣散結,促進藥物滲透:陳皮具有行氣散結的功效,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成分更有效地滲透到病竈部位,加速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清熱消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清熱消癰湯中多為寒涼藥,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寒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減輕患者的負擔,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二、 增強藥效: 甘草有益氣健脾、解毒生津之功效,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例如,甘草能與黃芩等藥物配伍,增強清熱解毒之效,更好地消腫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清熱消癰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熱毒壅遏,氣血阻隔」所致之頸部癰症。
其證見紅腫焮痛、膿栓蜂窩狀、漫腫堅硬,伴發熱惡寒、便秘溲赤,
乃火毒蘊結肌腠,阻遏氣血,化腐成膿之候。方名「消癰」點明其
消散癰腫、拔毒排膿之核心功效,契合《醫宗金鑑》「癰疽原是火毒生」之論。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為君
- 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為解毒消癰要藥,用量獨重,
取其甘寒清透之力,直折熱毒。 - 連翹(四錢)、野菊花(三錢)、黃芩(三錢)協同清泄上焦熱邪,
尤善解瘡家鬱火。
- 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為解毒消癰要藥,用量獨重,
活血透膿為臣
- 赤芍(三錢)涼血散瘀,合炒山甲(二錢)、炒皂刺(二錢)
穿透膿壅,乃「膿成必透」之關鍵配伍,取法《外科正宗》透膿散意。 - 白芷(三錢)性辛竄,既能排膿生肌,又可引藥上行達頸部病所。
- 赤芍(三錢)涼血散瘀,合炒山甲(二錢)、炒皂刺(二錢)
暢通氣機為佐使
- 天花粉(三錢)清熱生津,針對口乾熱熾;
木通(二錢)導濕熱下行,使邪從小便出。 - 陳皮(二錢)理氣化濕,合生甘草(一錢)調和諸藥,
並緩解苦寒傷胃之弊。
- 天花粉(三錢)清熱生津,針對口乾熱熾;
全方配伍精要
遵循「消、托、通」三法並舉:
- 消:以銀、翹、菊清熱解毒,遏制火毒蔓延;
- 托:藉山甲、皂刺、白芷透達膿毒,促其外泄;
- 通:透過赤芍、木通調暢血水,解除氣血壅滯。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既重內消,亦務外透」之治則,
針對癰腫「熱盛肉腐」之病機層層設法,使毒去、瘀散、膿泄而癰自平。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1兩,連翹4錢,野菊花3錢,赤芍藥3錢,黃芩3錢,公英1兩,白芷3錢,天花粉3錢,木通2錢,陳皮2錢,生甘草1錢,炒山甲2錢,炒皂刺2錢。
清熱解毒,活血消癰。
後頸部膿腫吳某,女,37歲。於1963年1月21日初診。九天前頸部生一疙瘩,腫痛日漸加重,夜不成眠,頭不能抬起或轉動,發熱怕冷,周身無力,口乾欲飲,食慾不振,大便兩日未解,小便色黃,體溫38.7℃,後頸部正中偏左有瘡口數個,膿栓堵塞,狀如蜂窩,凸起紅腫,四周漫腫而硬,周圍灼熱,明顯壓痛,脈弦數,苔白厚膩根微黃。證系毒熱壅遏,氣血阻隔。治以清熱解毒,活血消癰。投以加味清熱消癰湯,外用化毒藥膏和提毒藥捻。三日後,惡寒發熱均減,體溫降至37.5℃,瘡口漸大,排出黃白色稠膿,漫腫漸消,舌苔白厚略膩,脈弦稍數。用上方加減治療年余,創面愈合,瘢痕柔軟,未留下後遺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清熱消癰湯,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金銀花1兩,連翹4錢,野菊花3錢,赤芍藥3錢,黃芩3錢,公英1兩,白芷3錢,天花粉3錢,木通2錢,陳皮2錢,生甘草1錢,炒山甲2錢,炒皂刺2錢。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癰。主治:熱毒壅遏,氣血阻隔致患頸部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