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定亂湯

HUANG QIN DING LU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霍亂論》卷四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肝經 16%
肺經 13%
脾經 11%
心經 8%
膽經 6%
大腸經 5%
三焦經 5%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腎經 0%
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芩定亂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效。對於熱邪內擾、心神不寧、神志恍惚等症狀,黃芩能清熱瀉火,降心火,使心神安定。

二、解毒止血: 黃芩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止血作用,可以清除熱毒,止血安神。對於熱毒內盛、心神不安、血熱妄行等症狀,黃芩可以起到解毒止血,安定心神的作用。

因此,黃芩作為黃芩定亂湯的組成藥物,發揮著清熱瀉火、解毒止血,安定心神的作用,以達到治療心神不寧、神志恍惚等症狀的目的。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降逆止嘔: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黃芩苦寒,瀉火解毒,而梔子則進一步清瀉心火,與黃芩相輔相成,共奏清熱瀉火、降逆止嘔之效,適用於心火亢盛、熱擾心神、神志不安、煩躁不寧、嘔吐等症狀。
  2. 解毒涼血,消腫止痛:梔子亦具有解毒涼血、消腫止痛之效。方中若患者伴隨熱毒壅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梔子可與黃芩、連翹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緩解患者痛苦。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淡豆豉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可輔助黃芩清熱瀉火,同時能化解濕熱,改善痰濁壅塞之症,有助於平息亂象。

二、和解脾胃: 淡豆豉能和解脾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從而穩定亂象,恢復機體平衡。

綜上,淡豆豉在黃芩定亂湯中發揮了清熱解毒、利濕化痰、和解脾胃的多重作用,配合黃芩等藥物,共同達到平息亂象、恢復健康的功效。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蠶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瀉: 蠶砂性寒,善於燥濕止瀉,能有效抑制腸道內濕熱,並止住因濕熱引起的腹瀉。黃芩定亂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導致的心煩不寐、神志恍惚等症狀,而蠶砂的燥濕止瀉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腸道濕熱,進一步達到寧心安神之效。
  2. 清熱解毒: 蠶砂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降低體內熱毒,有助於改善因濕熱內蘊引起的各種不適,例如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加入蠶砂可以增強黃芩定亂湯的清熱解毒作用,更有效地消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方中黃芩清熱燥濕,可能引起胃氣上逆,導致嘔吐。半夏的加入,可協同黃芩清熱解毒,同時降逆止嘔,防止因藥性燥烈而引起的胃氣上逆。
  2. 燥濕化痰: 半夏亦善於燥濕化痰。本方治療心神不寧,多因痰熱內擾心神所致。半夏入脾胃,可化解痰濕,使痰液消散,有助於清熱寧心,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黃芩定亂湯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心煩易怒等症,而肝氣鬱結、氣逆上衝,可加重心神不安的症狀。橘紅可疏肝解鬱,降逆止嘔,使心神寧靜,輔助黃芩清心定志,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2.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橘紅兼具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若患者兼有痰濕阻滯,氣機不暢,則可加入橘紅,幫助清除痰溼,通暢氣機,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提升療效。

黃芩定亂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黃芩、連翹、梔子等多種清熱解毒的草藥,其中還特別加入了蒲公英這一成分。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平偏涼,歸肝、胃經,在中醫裡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乳的功效。加入黃芩定亂湯中的蒲公英,主要是因為它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尤其對於肝胃濕熱引起的症狀有很好的緩解效果。此外,蒲公英還能幫助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促進膽汁分泌,對於調節身體代謝有一定的輔助作用。綜合來看,蒲公英的加入使得黃芩定亂湯在治療熱毒相關疾病時更加全面有效。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竹茹,是為了其清熱降逆之效。竹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方中以黃芩清熱瀉火為主,但若患者痰熱內擾,上逆犯心,則單用黃芩難以奏效。竹茹可配合黃芩清熱降逆,使熱邪得以降伏,痰濁得以降解,從而達到定亂止嘔的效果。

此外,竹茹還能和胃止嘔,對於因痰熱上逆引起的嘔吐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竹茹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清熱降逆作用,還提高了治療效果。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心火、清熱燥濕: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擅長清心火、瀉熱燥。方中黃芩以清熱燥濕為主,而心火亢盛亦可致煩躁不安,黃連的加入能與黃芩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清熱除煩,平定心神。
  2. 配伍增效: 黃連與黃芩同為苦寒之品,但黃連偏於清心火,黃芩則更偏於清肺熱。二者配伍,既能增強清熱瀉火之效,又能避免單味藥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

黃芩定亂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增強鎮靜安神效果: 吳茱萸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安神之效。與黃芩配伍,可增強其清熱瀉火、安神定志的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的效果。
  2. 協調藥性: 黃芩性寒,單用易傷脾胃,而吳茱萸性溫,可溫脾助運,協調黃芩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芩定亂湯」是一款治療溫病轉變成霍亂的藥方,主要症狀為肚子不痛,但四肢冰冷、脈搏微弱;或四肢不冷,但出現口渴、舌苔發黃、小便排洩不暢、精神煩躁不安。

黃芩定亂湯的組成包括: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淡豆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消食化積。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
  • 蒲公英: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利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竹茹: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
  • 蠶砂: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

黃芩定亂湯的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適用於溫病轉變成霍亂的各種症狀。

總的來說,黃芩定亂湯是一款治療溫病轉變成霍亂的有效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等功效,可有效緩解溫病轉變成霍亂引起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芩1錢5分(酒炒),焦梔子1錢5分,香豉(炒)1錢5分,原蠶砂3錢,制半夏1錢,橘紅(鹽水炒)1錢,蒲公英4錢,鮮竹茹2錢,川連(薑汁炒)6分,陳吳萸(泡淡)1分。
轉筋者,加生苡仁8錢,絲瓜絡3線;溺行者,用木瓜3錢;濕盛者,加連翹、茵陳各3錢。
陰陽水2盞,煎1盞,候溫徐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口乾口渴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黃芩定亂湯, 出處:《霍亂論》卷四。 組成:黃芩1錢5分(酒炒),焦梔子1錢5分,香豉(炒)1錢5分,原蠶砂3錢,制半夏1錢,橘紅(鹽水炒)1錢,蒲公英4錢,鮮竹茹2錢,川連(薑汁炒)6分,陳吳萸(泡淡)1分。 主治:溫病轉爲霍亂,腹不痛而肢冷,脈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黃,小水不行,神情煩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