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膏

接骨膏

JIE G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接骨入骱全書》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6%
胃經 11%
心經 11%
脾經 10%
腎經 7%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小腸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接骨膏中含有烏頭,主要是利用其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來治療因跌打損傷而引起的筋骨疼痛、瘀血腫脹。

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並有止痛作用。對於跌打損傷導致的寒凝血瘀、經脈不通,烏頭可以有效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達到消腫止痛、接骨癒合的效果。

然而,烏頭藥性較強,具有一定毒性,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或外用。

接骨膏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骨折或跌打損傷後,局部瘀血腫痛,羌活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消腫止痛,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2.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羌活亦具祛風除濕之效,對於骨折伴隨的風寒濕邪侵襲,可起到驅散寒濕,止痛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總之,羌活在接骨膏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多重功效,促進骨折癒合,緩解疼痛,提升治療效果。

接骨膏中添加獨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骨折後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狀,獨活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促進骨折癒合:獨活能促進骨細胞生長,加速骨折癒合。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為骨折癒合提供充足的營養和氧氣,促進骨痂生成,加快傷口癒合。

接骨膏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 穿山甲性味辛、涼,入肝、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消腫止痛之功效。接骨膏需活血化瘀,促進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穿山甲便能發揮此作用。

二、通絡止痛: 穿山甲能通經絡,解除瘀血阻滯,對於骨折造成的疼痛,亦具止痛功效。接骨膏中加入穿山甲,能起到消腫止痛、促進骨骼癒合的作用。

接骨膏中添加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消腫: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消腫的功效。骨折後,局部易受風寒侵襲,導致疼痛加劇、腫脹難消。防風可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骨骼癒合。

2.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接骨膏中多含川芎、當歸、骨碎補等活血化瘀、續筋接骨的藥材。防風與之配合,可增強藥效,促進氣血流通,加速骨骼癒合。

綜上,防風在接骨膏中起到疏風散寒、止痛消腫,並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的作用,爲骨折康復提供良好的輔助治療。

接骨膏中添加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荊芥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骨折造成的瘀血腫痛,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二、 促進骨骼生長: 荊芥中的揮發油成分,具有促進骨細胞生長的作用,有助於骨折部位的癒合,加速骨骼再生。

接骨膏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外用於接骨膏中,可有效消散瘀血腫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引導藥力,促進吸收:接骨膏中加入大黃,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傷處,並促進其吸收,提高藥效。同時,大黃的苦寒之性也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傷口感染。

接骨膏中加入黃芩,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性寒,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可消炎止痛,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骨折癒合。
  2. 活血化瘀: 黃芩亦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折部位的血液流通,加速骨折癒合。

因此,黃芩在接骨膏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角色,有助於促進骨折癒合,減輕疼痛。

接骨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黃柏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骨折後,局部組織容易出現炎症反應,伴隨紅腫熱痛。黃柏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炎症,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黃柏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傷口癒合。骨折後,局部血液循環受阻,容易形成瘀血。黃柏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有利於骨骼的修復和癒合。

因此,接骨膏中加入黃柏,能夠有效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促進骨折癒合,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接骨膏中加入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骨折後,局部瘀血腫痛,蛇蛻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脹和疼痛,有助於骨折癒合。
  2. 祛風通絡,生肌接骨: 蛇蛻還具有祛風通絡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促進骨折端血運,有利於骨痂生成。此外,蛇蛻有一定的生肌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加速骨折恢復。

因此,接骨膏中加入蛇蛻,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生肌接骨等多重作用,有助於骨折的治療。

「接骨膏」中包含「管仲」,其原因在於管仲具有以下藥性:

  1. 活血化瘀:管仲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骨折癒合。
  2. 消腫止痛:管仲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減輕骨折部位的腫脹和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接骨膏中加入管仲,能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促進骨折癒合,減輕患者的痛苦。

接骨膏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連翹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引起的紅腫熱痛,減輕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連翹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骨折或軟組織損傷的修復。

連翹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發揮協同作用,有效促進傷口癒合,加速骨骼修復。

接骨膏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

五倍子含有大量的鞣酸,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可以止血、止瀉,並可促進傷口癒合。同時,五倍子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減輕骨折部位的腫脹和疼痛。

因此,五倍子在接骨膏中起到收斂止血、消腫止痛、促進骨折癒合的作用,有助於骨折的快速恢復。

接骨膏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蟬蛻性涼,入肝經,具有疏風散熱、透疹止癢、活血化瘀等功效。骨折後,局部容易淤血腫脹,疼痛難忍,蟬蛻可幫助消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痛。
  2. 解毒生肌,促進癒合: 蟬蛻亦有解毒生肌的功效,可促進骨折部位的肉芽組織生長,加速骨骼癒合,進而促進骨折的康復。

因此,接骨膏中加入蟬蛻,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生肌、促進癒合的綜合作用,有助於骨折患者的康復。

接骨膏中加入蜈蚣,源於中醫理論認為蜈蚣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絡、散瘀血、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同時,蜈蚣對骨骼也有滋養作用,能促進骨骼再生,有助於骨折的癒合。

因此,接骨膏中加入蜈蚣,旨在通過其藥性,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骨折癒合,達到治療骨折的目的。

接骨膏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緩解疼痛、消腫止痛: 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功效。骨折後,傷口周圍往往伴隨疼痛、腫脹,甘草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傷口癒合。
  2. 調和藥性、增強藥效: 甘草在中藥配伍中常作為「君藥」,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提高藥效。在接骨膏中,甘草能促進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發揮作用,增強接骨療效。

接骨膏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桔梗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消腫止痛的功效。骨折後,局部常伴有瘀腫、疼痛,桔梗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活血化瘀: 桔梗還能活血化瘀,促進骨折斷端血液循環,有利於骨折癒合。骨折後,局部血液循環受阻,容易形成血腫,影響骨骼癒合,桔梗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痂生成,加速骨折癒合。

接骨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促進骨骼癒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將瘀血清除,為受傷的骨骼提供充足的營養,加速骨骼的修復。
  2. 補血益氣,增強體質: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益氣、調經止痛的功效。骨折患者往往體虛,氣血不足,而當歸能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有利於傷口癒合。

因此,接骨膏中加入當歸,可促進傷口癒合,並增強患者的抵抗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接骨膏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骨折後,瘀血阻滯,影響骨骼修復。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骨折癒合。
  2. 消腫止痛:川芎亦能消腫止痛,減輕骨折造成的疼痛和腫脹,使患者更容易忍受治療過程,並促進組織修復。

總而言之,川芎在接骨膏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促進骨折癒合,加速患者康復。

接骨膏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緩解骨折處的疼痛和腫脹,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二、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入肝經,能清熱涼血,對於骨折後引起的發熱、紅腫、疼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消炎止痛,促進骨折的康復。

總而言之,赤芍在接骨膏中發揮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骨折的癒合,是接骨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接骨膏中加入杜仲,主要是基於其強健筋骨、促進骨骼癒合的功效。杜仲性溫,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其富含杜仲膠、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能促進骨骼細胞生長,加速骨折癒合,並能增強肌腱韌帶強度,改善骨質疏鬆,因此在接骨膏中起到輔助骨骼修復、促進康復的作用。

接骨膏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骨折造成的瘀血腫痛,白芷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生肌長肉,促進癒合:白芷還具有生肌長肉、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對於骨折後的傷口,白芷能促進肉芽組織增生,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骨骼的修復和再生。

因此,接骨膏中加入白芷,可以有效促進骨折癒合,減輕疼痛,提高治療效果。

接骨膏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可有效消炎止痛,防止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金銀花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骨折造成的局部腫脹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有助於傷口消腫。

因此,金銀花在接骨膏中,可以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促進骨折癒合,是中藥方劑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接骨膏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的功效。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散瘀消腫的功效。

由於骨折後,局部組織常會出現瘀血腫痛,影響骨骼癒合。白僵蠶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瘀血消散,減輕疼痛,加快骨折癒合。此外,白僵蠶還能抗炎止痛,進一步促進傷口修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接骨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原理

一、傳統功效主治

接骨膏主治跌打損傷、脫臼骨折,其作用機理聚焦於以下三方面:

  1. 接續筋骨:以續斷、狗脊灰為核心,續斷「續筋骨、通血脈」(《本草綱目》),狗脊灰止血生肌,助骨痂形成。
  2. 散瘀定痛:當歸活血、桂心溫經、附子逐寒,三者協力改善局部血瘀寒凝之痛。
  3. 固定護創:方中白及、白斂收斂生肌,配伍黃米熬膏後外敷,形成保護層,輔以夾縛固定,促進骨骼復位癒合。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化瘀續骨、溫通固定」為綱,可分四類藥物協同:

1. 續骨生肌類

  • 續斷:主骨傷折跌,補肝腎而續筋骨。
  • 黑狗脊背灰:燒灰存性,止血生肌,古法用於金瘡折傷。
  • 白及、白斂:斂瘡消腫,黏合創面,助傷口癒合。

2. 溫通散瘀類

  • 桂心:辛溫走血分,散寒止痛,「通血脈、利關節」(《藥性論》)。
  • 附子:大熱破陰凝,助氣血通行,改善骨折後局部冰冷腫痛。
  • 獨活:祛風濕、止痹痛,尤善下行,助藥力透達下肢傷處。

3. 活血養血類

  • 當歸:補血活血,化瘀而不傷正,為傷科血分要藥。
  • 桑白皮:利水消腫,兼輕微活血,減輕骨折後局部水腫。

4. 賦形固定類

  • 黃米:炒後黏性增,與酒、薑汁熬膏成膠狀,便於貼敷且緩釋藥力。
  • 外用法:以米沙木夾縛、柳枝固定,符合「動靜結合」原則,避免癒合錯位。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外用時,透過酒與薑汁引藥透皮,溫通力直達傷處。附、桂祛寒凝,歸、斷活血脉,白及、白斂黏合創面,狗脊灰促骨痂形成。全方標本兼治,既急則止痛固骨,又長期助組織修復,體現中醫「內病外治、筋骨並重」思維。

傳統服藥法


續斷1兩,桂心1兩(去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及1兩,白斂1兩,當歸1兩(切、焙),桑根白皮1兩(銼),獨活1兩(去蘆頭),黑狗脊背(燒灰用)1兩,黃米(炒)3合。
定疼痛。
上為末,或打撲閃肭,及骨折碎,用藥末3錢,酒半錢,白麵、生薑自然汁少許,同以慢火熬成膏。
攤帛上貼之,3日1換,用米沙木篦子、綿繩夾縛。夏月柳枝子5條夾縛,雖緊不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接骨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接骨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烏魚骨(燒煙盡),木鱉子(去皮油)1兩,白及1錢,白斂1兩。 主治:折傷。

接骨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五。 組成:赤小豆3合,草烏頭2兩,天南星1兩,生白薑1兩,白蘞1兩,桂1兩,黃丹1錢。 主治:攧撲傷折。

接骨膏,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官桂1兩,沒藥1兩,乾薑1兩,龍骨1兩,白芷2錢,川山甲2錢,乳香、接骨草不拘多少,酒2碗,肥角72個(搗碎取汁5碗),醋2錢。 主治:攧折手足,兼治疼痛。

接骨膏,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 接骨膏(《青囊秘傳》。)出處:《青囊秘傳》。組成:蔥白4兩,桃仁2兩,申薑4兩,歸尾2兩,五加皮2兩,赤芍1兩,白芥子5錢,樟冰5錢。主治:接骨。 。 主治:接骨。

接骨膏, 出處:《理瀹》引《福本集靈》。 組成:川烏、草烏、大黃、當歸、生地、紅花、大戟、芫花、甘遂、甘草、劉寄奴、紫荊皮、靈脂、地鱉蟲、雄鼠糞、上肉桂、山甲、發團、野麻根、麻油2斤半,桐油24兩(熬),乳香1兩,沒藥1兩,血竭1兩,阿魏1兩,桃枝49寸,柳枝49寸,槐枝49寸,桑枝49寸。 主治:骨折。

接骨膏, 出處:《接骨入骱全書》。 組成:川烏1兩,草烏1兩,羌活1兩,獨活1兩,穿山甲1兩,防風1兩,荊芥1兩,大黃1兩,黃芩1兩,黃柏1兩,蛇蛻半條,角針1兩,管仲1兩,元武版1兩,連翹1兩,五倍子5錢,蟬蛻1兩,蜈蚣5條,甘草節5錢,桔梗5錢,當歸1兩,川芎1兩,赤芍1兩,杜仲1兩,白芷1兩,金銀花1兩,薑蠶1兩。 主治:跌打損傷,脫臼損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