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疔奪命湯
ZHUI DING DUO M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8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追疔奪命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疔瘡」。疔瘡為熱毒蘊結、氣血壅滯所致,發病急驟,易化膿潰爛,甚則毒邪內攻,危及性命。古代醫家以「追疔奪命」為名,強調其速效解毒、透邪外達之力,適用於疔毒初起或毒盛未潰之證。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君臣佐使配伍解析
君藥(清熱解毒,直攻疔毒)
- 黃連:苦寒瀉火,清解心脾熱毒,為消疔瘡熱毒之要藥。
- 紫河車(金錢重樓):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尤擅療瘡癰疔毒。
臣藥(疏風透邪,活血散結)
- 羌活、防風:辛散透表,驅風邪外達,助毒邪從汗而解。
- 澤蘭葉、藕節:活血涼血,散瘀通絡,防熱毒壅滯成膿。
- 僵蠶、蟬退:熄風化痰、透疹散結,兼解瘡毒挾風之證。
佐使藥(理氣通絡,佐制藥性)
- 青皮:破氣行滯,疏肝膽鬱熱,助氣血暢行。
- 細辛:辛溫走竄,反佐黃連苦寒,兼通竅止痛。
- 何首烏:微補肝腎,防風藥辛燥傷陰。
- 生薑、蔥白:辛溫發散,助藥力透表;酒引藥上行,增強活血之效。
- 大黃(隨證加減):瀉熱通腸,使毒從下泄,適用於熱結便閉者。
治療原理與協同作用
- 透邪外達:以羌活、防風、蟬退等開腠理,透過發汗使毒邪隨汗外解(「衣覆取汗」即此意)。
- 清解內毒:黃連、紫河車直折火毒,配合澤蘭、藕節涼血散瘀,防熱毒內陷營血。
- 標本兼顧:僵蠶、細辛祛風化痰,防毒邪走竄;何首烏微補,調和諸藥辛散峻烈之性。
- 雙途排毒:汗法(透表)與下法(大黃)並用,分消毒勢,契合「疔瘡宜散不宜斂」之治則。
三、組方特點
此方以「清、透、散、行」為主,集疏風透表、瀉火解毒、活血散結於一體,針對疔瘡「熱、毒、瘀、滯」的病機,層次分明。尤其重用辛散發汗與苦寒瀉下並舉,體現「給邪出路」的傳統思路,符合古代外科「汗之則瘡已」的治療經驗。
傳統服藥法
蟬退4分,青皮7分,澤蘭葉5分,防風8分,黃連1錢,細辛8分,何首烏1錢,羌活1錢,僵蠶1錢,藕節1錢,紫河車(即金錢重樓)7分。
如大便秘結,加大黃1錢。
上加生薑、蔥白,水煎,臨臥入酒1杯服之。衣覆取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追疔奪命湯, 出處:《急救仙方》卷二。 組成:羌活、獨活、青皮、防風(多用)、黃連、赤芍藥、細辛、甘草節、蟬蛻、僵蠶腳連、加河車、澤蘭、金銀花。 主治:內消腫毒。主治:疔瘡;癰疽發背。
追疔奪命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三。 組成:蟬退4分,青皮7分,澤蘭葉5分,防風8分,黃連1錢,細辛8分,何首烏1錢,羌活1錢,僵蠶1錢,藕節1錢,紫河車(即金錢重樓)7分。 主治:疔瘡。
追疔奪命湯,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羌活、獨活、青皮、防風(倍用)、黃連、天花粉、赤芍、細辛、蟬蛻、僵蠶、桔梗、金銀花、歸梢、川芎、白芷、連翹、山梔仁、甘草節(一方加澤蘭1錢)。 主治:消腫。主治:疔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