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經利竅湯

TONG JING LI QI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肺經 12%
脾經 11%
心經 10%
胃經 10%
腎經 9%
膀胱經 8%
大腸經 7%
膽經 6%
小腸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基於其瀉下攻積、清熱解毒的功效。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可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利於經絡通暢。

對於經絡阻塞、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大黃能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對於經絡不通、血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當歸尾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使經血暢通。

2. 溫腎助陽,補益氣血:當歸尾亦有溫腎助陽、補益氣血之效。對於腎虛氣弱、血虛寒凝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當歸尾能溫補腎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體質,達到調理月經的目的。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利關竅: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阻滯經絡,導致經脈不通、關竅閉塞的症狀,防風可以起到疏散風寒,通利關竅的作用,使經絡暢通,氣血運行順暢,從而達到通經利竅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通經利竅湯中往往還含有其他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等功效的藥材,防風與這些藥材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物的療效。例如,防風與桂枝、羌活等藥材配合,可以更有效地疏散風寒,通利關竅。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白芷,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通竅止痛:白芷味辛、性溫,具有通竅止痛的功效。其芳香走竄之性,可疏通經絡,散寒止痛,尤其適用於經絡阻滯、氣血不通所致的頭痛、鼻塞、牙痛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疼痛不適。
  2. 祛風除濕:白芷亦具祛風除濕之效,可散寒解表,驅除體內濕邪,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白芷,可有效地通經利竅,止痛祛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可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使方劑更為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更好地發揮藥效。
  2. 增強補益:甘草亦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可增強方劑的整體補益效果,並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

總之,甘草在通經利竅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補益的作用,使其藥效更佳,更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宣肺利咽,開宣氣道:桔梗性平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宣氣道的功效。在通經利竅湯中,桔梗可幫助氣機通暢,利於藥物順利運行,達至利水通竅之效。
  2. 引藥下行,通達下焦:桔梗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藥力引導至下焦,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總而言之,桔梗在通經利竅湯中,既能宣肺利咽,又可引藥下行,有助於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通經利竅湯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經活絡:獨活性溫,具疏風散寒、通經活絡之效。方中若出現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則獨活可溫經散寒,暢通經絡,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祛風濕,止痛:獨活亦具祛風濕、止痛之效。若病症與風濕相關,如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則獨活可驅散風濕,緩解疼痛,達到通經利竅之目的。

總之,獨活在通經利竅湯中,起到疏風散寒、通經活絡、祛風濕、止痛等作用,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達到通經利竅的療效。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經活絡: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因風寒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經脈不通、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羌活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通經利竅湯中往往會加入其他具有利水滲濕、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材,例如茯苓、澤瀉、丹參等。羌活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能更好地發揮通經利竅、利水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作用。通經利竅湯常用於治療經期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白芍可以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舒適度。
  2. 調和藥性:方劑中可能存在其他性質偏燥熱或寒涼的藥物,白芍能夠起到調和藥性、緩和藥效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更好地發揮整體功效。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熱毒壅閉所致的經絡不通、竅道閉塞等症,連翹能清熱解毒,解除熱毒對經絡的阻礙,促進經絡通暢。

二、疏散風熱:連翹亦可散風熱,有助於疏散因風熱所致的經絡閉塞。風熱容易侵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連翹可疏散風熱,促進氣血流通,達到通經利竅的效果。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行氣活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之功效。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開竅醒神:川芎還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以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頭暈、頭痛、昏厥等症狀。對於一些因氣血瘀滯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川芎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流通,對於經行不暢、痛經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補血養血:當歸兼具補血功效,能改善氣血虛弱,提高血液品質,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因血虛引起的經期不適,促進整體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當歸的活血化瘀及補血養血功效,與通經利竅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整體目的相契合,使其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經活絡: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瘀阻,有助於疏通經脈,利水消腫,從而達到通經利竅之效。
  2. 引藥下行:川牛膝性偏下行,能引導藥力向下,配合其他藥物,促進藥效直達病竈,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通經利竅湯中的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黃柏能夠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熱量,減少經絡中的濕熱。在方劑中使用黃柏,有助於改善經絡不暢,提升通經效果。

通經利竅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濕通竅: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通竅之功效。對於因濕熱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經脈不通、竅道不利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利濕,疏通經絡,達到通經利竅的效果。
  2. 止血止痛: 黃芩還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血熱妄行而導致的出血症狀,黃芩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血止痛的功效。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此方治療的病症常伴有熱毒壅盛,因此使用黃連清熱解毒,以消除熱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不通的情況。
  2. 抑制炎症,保護腸胃: 通經利竅湯的組成中常含有其他溫燥藥物,容易刺激腸胃,而黃連具有保護腸胃黏膜、抑制炎症的作用,可以減輕溫燥藥物對腸胃的刺激,使藥效更為平和。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1. 清熱燥濕: 苦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效。方中若因濕熱內蘊導致經絡不通,苦參可清熱除濕,疏通經絡,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通經利竅的症狀。
  2. 殺蟲止癢: 苦參對某些寄生蟲有殺滅作用,若因蟲積導致經絡不通,苦參可驅蟲止癢,改善局部瘙癢、腫痛等症狀,從而促進經絡通暢。

總之,苦參在通經利竅湯中起到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作用,幫助改善因濕熱、蟲積等原因引起的經絡不通症狀,達到通經利竅的效果。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經絡不通、竅道閉塞,玄參能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有助於通經利竅。
  2. 滋陰降火,潤燥通便: 玄參能滋陰降火,潤燥通便,對於因陰虛火旺所致的經絡不通、竅道閉塞,玄參能起到滋陰降火、潤燥通便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經絡血流通暢,促進竅道通利。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利水消腫: 防己味苦性寒,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通經利竅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而防己可協助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水腫症狀。

二、清熱解毒: 防己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通經利竅湯中加入防己,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利水通淋,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通經利竅湯中加入荊芥,主要考量其疏散風熱、通經活絡之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風熱感冒、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荊芥能有效清熱解表,使邪氣外散。

同時,荊芥亦可通經活絡,改善血瘀、經絡不通等問題,因此在通經利竅湯中,荊芥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疏風解表、活血通絡之效,促進經脈通暢,利竅排邪。

主治功效


通經利竅湯介紹

中藥方劑「 通經利竅湯 」,主治功效是:風眩剛開始發作。中藥方劑組成如下:

  • 大黃: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瀉下通便、活血化瘀等功效。
  • 當歸尾:性味甘、苦,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性味辛、甘,歸肺、脾、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止痛止痙等功效。
  • 白芷:性味辛、溫,歸肺、脾、大腸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止痛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脾、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止渴等功效。
  • 桔梗:性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止咳平喘等功效。
  • 獨活:性味辛、溫,歸肝、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舒筋活絡等功效。
  • 羌活:性味辛、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舒筋活絡等功效。
  • 白芍:性味酸、甘,歸肝、脾經,具有平肝熄風、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等功效。
  • 連翹:性味苦、辛,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涼血化瘀等功效。
  • 川芎:性味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
  • 當歸: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 川牛膝:性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活血止痛、通絡止痛等功效。
  • 黃柏: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固澀止瀉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黃連:性味苦、寒,歸心、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苦參:性味苦、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等功效。
  • 玄參:性味苦、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益氣養陰等功效。
  • 防己:性味苦、辛,歸脾、肺、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等功效。
  • 荊芥:性味辛、溫,歸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痛等功效。

結論

中藥方劑「 通經利竅湯 」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鎮靜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眩剛開始發作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如腸澀,加大黃1錢。第3-4日如腹中有積作痛,加制大黃1錢;心痛,大腸不利,則加生大黃1錢。第5至8日如腹痛大便不利,加大黃1錢。
開經絡。
上藥30帖,俱水煎,按日早、晚服之,溫酒同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經利竅湯有清熱解毒、瀉火利濕、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祛風散寒、通絡止痛、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疏風解表、透疹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癘初起、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經利竅湯, 出處:《解圍元薮》卷三。 組成:第1日:大黃1錢,荊芥1錢,桔梗1錢,歸尾1錢,黃芩1錢,羌活1錢2分,防風1錢2分,連翹1錢2分,防己8分,白芷8分,牛膝7分,甘草5分。第2日:大黃1錢,羌活1錢,防風1錢,桔梗1錢,白芷8分,防己8分,歸尾8分,獨活8分,荊芥8分,牛膝8分,甘草5分。第 4日:羌活2錢,桔梗2錢,防風2錢,黃芩2錢,白芷8分,荊芥8分,防己8分,獨活8分,牛膝8分,歸尾8分,甘草5分。第5-8日:羌活1錢,獨活1錢,防風1錢,荊芥1錢,歸尾8分,芍藥8分,防己8分,連翹8分,黃芩8分,甘草5分。第9日:大黃1錢,荊芥1錢,羌活1錢,獨活1錢,防風1錢,川芎1錢,當歸8分,牛膝8分,黃芩8分,白芷8分,桔梗8分,甘草5分。第10-18日:同上,惟大黃用2錢。第1 20日:大黃1錢,黃柏1錢,連翹1錢,羌活1錢,苦參1錢,荊芥1錢,黃芩1錢,黃連8分,防風8分,防己8分,甘草8分,當歸8分。第2 22日:黃柏(炒)1錢,大黃(蒸)1錢,苦參1錢,羌活1錢,連翹8分,防風8分,黃芩8分,牛膝8分,防己8分,獨活8分,甘草5分,黃連1錢5分。第2 24日:芍藥1錢,羌活1錢,黃芩1錢,荊芥1錢,牛膝1錢,白芷1錢,大黃1錢,連翹1錢,獨活8分,當歸8分,防己8分,桔梗8分,甘草5分。第25-27日:玄參8分,連翹8分,獨活8分,當歸8分,防己8分,桔梗8分,牛膝8分,芍藥8分,防風1錢,大黃1錢,黃連7分,草烏1錢,川芎5分,甘草5分。第28-30日:草烏1錢,芍藥1錢,羌活1錢,荊芥1錢,防己1錢,川芎8分,當歸8分,桔梗8分,牛膝8分,白芷8分,苦參8分,防風8分,甘草5分。 主治:開經絡。主治:風癧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