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淨膏」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祛風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天南星能有效驅散寒邪,減輕疼痛。
- 化痰止咳: 天南星亦具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燥濕化痰,對於痰多咳嗽,尤其伴有胸悶、氣喘者,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清淨膏」中加入天南星,旨在通過其祛風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清淨膏中添加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薄荷性涼,味辛,具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清淨膏多用於治療外傷感染、腫痛等症,薄荷可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涼血止癢,清涼止癢: 薄荷能涼血止癢,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薄荷可起到清涼止癢的作用,緩解不適。
清淨膏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清淨膏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荊芥能有效疏解體內風熱,促進體表汗出,達到解表退熱的效果。
- 止癢消腫:荊芥亦具止癢消腫之效。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荊芥能清熱解毒,止癢消腫,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皮膚病症。
因此,清淨膏方劑中加入荊芥,能有效發揮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幫助患者更快康復。
清淨膏方劑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養血柔肝,緩解瘀滯: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清淨膏多用於治療血瘀、經期不順等婦科疾病,白芍可以養血活血,緩解肝鬱氣滯,改善血瘀狀態,促進經血通暢。
- 緩解疼痛,調和藥性: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可以緩解因血瘀、氣滯引起的腹部疼痛,同時也能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材過於燥烈,達到溫和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淨膏」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清淨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眼科疾病:
- 心經熱搏,上攻于腦,目與太陽穴如針刺腫痛:《驗方新編》及《異授眼科》皆指出,「清淨膏」可治因心經熱盛,循經上擾頭目,導致的眼部及太陽穴刺痛、腫痛。此症狀類似現代醫學的偏頭痛或眼部炎症。
- 痘之餘毒,眼下皮漏膿:《驗方新編》及《異授眼科》記載,「清淨膏」可應用於痘疹後,遺留的眼部疔瘡或癰腫,出現眼下皮膚潰爛流膿的症狀。
治療原理
「清淨膏」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理論的「清熱解毒」、「疏風散邪」和「活血通絡」等方面:
清心瀉火:古文指出病因為「心經熱搏」,顯示病機與心火旺盛相關。「清淨膏」方中,天南星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薄荷辛、涼,歸肺、肝經。白芍苦、酸,微寒,歸肝、脾經。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三藥皆入肝經,白芍、薄荷以清肝熱為主,天南星以燥濕化痰為主,三藥合用清肝熱。諸藥合用,可清瀉心肝之火,減輕熱邪上攻頭目的症狀。
疏風散邪:古文提及「風邪外感,熱氣內攻」為「目有兩角爛弦」的病因,雖此病症非清淨膏主要適應症,但從組成來看,薄荷、荊芥皆能疏風解表,有助於驅散外邪,改善眼部症狀。荊芥辛,微溫,歸肺、肝經,主要功效發汗解表,祛風止痒,配伍白芍,其活血通絡,止痛作用可增強。
活血通絡、止痛消腫:心經熱盛可導致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從而引發疼痛和腫脹。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配伍薄荷,增強疏肝解郁作用;天南星化痰散結,止痛消腫。諸藥合用可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疼痛和腫脹。
總結
「清淨膏」通過清心瀉火、疏風散邪、活血通絡等多重作用,針對性地治療心經熱盛所致的眼部疾病。其配伍精簡,藥力直接,外用方便,是古代治療眼科疾病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南星、薄荷、荊芥、白芍各等分。
上為末。
用雞子清調敷眼眶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心經熱搏,上攻於腦,目與太陽穴如針刺腫痛等症狀。
- 本方中的天南星、薄荷、荊芥、白芍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同名稱方劑
清淨膏,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南星、薄荷、荊芥、白芍各等分。 主治:心經熱搏,上攻於腦,目與太陽穴如針刺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