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朮丸

XING ZH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23%
脾經 17%
胃經 17%
心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星術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善於治療痰濁阻滯所致的風痰壅盛、痙攣抽搐、喉痹失音等症狀

星術丸多用於治療小兒驚風,而天南星在其中發揮著化痰開竅、止痙的作用。其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有效地平息驚厥、恢復神志,對於小兒驚風的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

星術丸方劑中包含白朮,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可補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2. 燥濕止瀉:白朮能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腹瀉、泄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燥濕止瀉之目的。

因此,白朮在星術丸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關鍵藥物。

星術丸中包含石膏,主要由於石膏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解毒消腫的功效。

方劑中使用石膏,主要是針對熱證,如高熱、口渴、煩躁等症狀。石膏能清瀉肺胃之熱,並能引導熱邪下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同時,石膏亦能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的症狀。

此外,石膏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因此,石膏在星術丸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消腫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物。

星朮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星朮丸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黃芩可清熱瀉火,緩解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腹瀉。
  2. 解毒止痛: 黃芩亦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因濕熱蘊結引起的腹痛、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

總而言之,星朮丸中加入黃芩,主要目的是清熱瀉火、解毒止痛,以達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病症的效果。

星術丸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止痛作用: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方中因有辛溫燥熱之藥物,容易造成熱傷血絡,引發疼痛。白芍可緩解這些藥物引起的燥熱之苦,並舒緩疼痛,保護血絡。
  2. 養血柔肝,協調藥性: 白芍可養血柔肝,調和肝脾。方中部分藥物可能對肝臟造成一定的負擔,白芍可滋養肝血,減輕肝臟負擔,使藥性更平和。

星朮丸方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止癢止痛的功效。星朮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腹脹、便溏、食慾不振等症狀。薄荷的加入,可以清熱解毒,疏散濕熱,促進脾胃運化,輔助星朮丸達到治療效果。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星朮丸中部分藥材性偏溫燥,薄荷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同時,薄荷的清香氣味,也可以起到芳香開竅,增強藥效的作用。

主治功效


星朮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星朮丸,其組成包含天南星、白朮、石膏、黃芩、白芍及薄荷等藥材,經考據,《沈氏尊生書》中可見其蹤影,然其應用並非僅限於書中所述,其組方藥性與主治功效應綜合分析。

組方藥性分析:

  • 天南星: 辛溫有毒,能燥濕化痰,祛風止痙,且具散結止痛之功。此藥在方中主要針對痰濕內聚,引發的相關病症。
  • 白朮: 甘溫,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為脾胃之要藥。其功效在於強化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濕不易內停。
  • 石膏: 辛甘大寒,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善清肺胃之熱。此藥加入,可制約天南星的溫燥之性,清瀉積熱。
  • 黃芩: 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主要針對體內濕熱內蘊,且可輔助石膏清瀉熱邪。
  • 白芍: 酸苦微寒,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亦能斂陰。此藥能緩和方中藥物的峻烈之性,且能針對肝氣不舒所致的疼痛。
  • 薄荷: 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透疹止癢。此藥在此可引藥上行,且能散體表風熱。

古籍應用探討:

《沈氏尊生書》提到 “方用星朮丸、磨積丸”,並將星朮丸與“果菜積”相聯繫。書中記載了星朮丸的簡化組方:“白朮一兩,南星青皮,陳皮各三錢,糊丸。”與原方相比,少了石膏、黃芩、白芍、薄荷,突顯了其健脾化濕、行氣消積的作用。因此,從古籍記載可知,此方可應用於因飲食不節、積滯中焦所引起的疾病,特別是果菜積滯,以及由此導致的脾胃不和等症狀。

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綜觀方藥組成,星朮丸主要功效可歸納如下:

  1. 健脾燥濕,化痰消積: 方中白朮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濕不易內停。天南星燥濕化痰,能祛除體內之痰濕。兩藥合用,能有效改善因脾虛濕滯所致的痰濕內聚、食積不化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消散積滯: 石膏與黃芩苦寒清熱,可清瀉因積滯所導致的內熱。此兩藥能制約天南星之燥熱,使其不致傷陰。
  3. 疏肝理氣,緩和疼痛: 白芍可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此藥能針對肝氣不舒所致的疼痛,且可協調諸藥,使藥性不致過於剛猛。
  4. 疏風解表,清利頭目: 薄荷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引藥上行。此藥在方中起輔助作用,可緩解外感風熱所致之不適。

綜合分析:

星朮丸之治療原理在於健脾燥濕,化痰消積,並兼顧清熱解毒,疏肝理氣。此方雖有燥熱之藥,但有石膏與黃芩寒涼之性制約,整體藥性相對平和。此方不僅可以針對飲食積滯所致之病症,亦可針對脾虛濕滯、痰熱互結等病症。

結論:

星朮丸並非單純治療“吃茶成癖”之藥,其應用範圍更為廣泛。通過對其組方藥性及古籍應用的分析,可知此方主治脾虛濕滯、食積不化,以及由此引發的相關症狀。其治療原理在於健脾燥濕,化痰消積,並兼顧清熱解毒,疏肝理氣。臨牀應用需根據具體病情,辨證施治,方能達到理想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飲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星朮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牛膽南星、白朮、石膏、黃芩、芍藥、薄荷各等分。 主治:吃茶成癖。

星朮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組成:白朮1兩,南星3錢,青皮3錢,陳皮3錢。 主治:茶積。好飲茶成癖積,或喜吃乾茶葉而成積,面黃,胸膈或空或脹無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