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痢煎

CHI LI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三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2%
大腸經 9%
膽經 5%
腎經 4%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赤痢煎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腸道痙攣及疼痛:赤痢煎主要用於治療痢疾,白芍具有解痙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痢疾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減輕患者痛苦。
  2. 滋陰養血,緩解虛熱:赤痢煎中常配合清熱解毒的藥物,白芍能滋陰養血,與清熱藥物相輔相成,既能消除熱毒,又能防止因清熱藥物過度損傷陰血而導致的虛熱。

白芍的加入,使赤痢煎的治療效果更全面,能夠更好地緩解痢疾症狀,並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赤痢煎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止血的功效。

赤痢病症常伴隨發熱、腹痛、痢疾等症狀,黃芩能清熱瀉火,消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腹痛等症狀。此外,赤痢常伴隨腸道出血,黃芩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出血,緩解病情。

因此,赤痢煎中加入黃芩,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止血止痢,可謂是針對赤痢病症的有效藥物選擇。

赤痢煎方中包含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 赤痢症多因濕熱下注,腸道潰瘍出血所致。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之功,能有效控制腸道出血,緩解赤痢的症狀。
  2. 收斂止瀉: 地榆的收斂作用可幫助腸道黏膜修復,減少滲出,進一步抑制腸道出血,同時也能減輕腹瀉等症狀,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赤痢煎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澀止瀉: 赤痢病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止瀉,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固澀止瀉,緩解赤痢症狀。
  2. 助藥力,增強療效: 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苦寒性強,容易損傷脾胃,白朮能健脾和胃,使藥力不傷脾胃,並能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赤痢的目的。

赤痢煎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赤痢煎為治療赤痢的方劑,其組成藥物多屬苦寒性,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可以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保護正氣。
  2. 調和藥性: 赤痢煎中其他藥物如黃芩、白芍等,藥性偏寒涼或苦燥,甘草則性甘潤,可以調和各藥性,使藥效更協調、更有效。

甘草在赤痢煎中起著重要的緩和和調和作用,使其藥效更平和、更安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赤痢煎

赤痢煎是由白芍、黃芩、地榆、白朮、甘草等中藥材組成的方劑。服用後可以起到清熱利濕、涼血止痢的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赤痢煎」的主要成分是白芍、黃芩、地榆、白朮、甘草。該方劑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妊娠期發生痢疾的患者。服藥後可以有效緩解痢疾症狀,並促進身體康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赤痢煎是一張中藥方劑,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赤痢煎,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白芍3錢,條芩1錢半,地榆8分,白朮8分,甘草3錢。 主治:妊娠赤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