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黃芩湯

BAI ZHU HU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脾經 17%
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9%
膽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黃芩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病所: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方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脾胃功能,提高藥物的吸收和轉運,使藥力更好地到達病所,發揮治療作用。
  2.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白朮溫和,可緩解黃芩的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白朮黃芩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對於濕熱蘊結,症見發熱、口渴、泛惡、腹痛、便溏等,可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2. 配伍白朮,增強療效: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與黃芩搭配,一寒一溫,相輔相成,既能清熱燥濕,又能健脾益氣,更能增強療效,提高藥物的利用率,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白朮黃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黃芩性寒,白朮性溫,甘草性甘平,加入甘草能調和二藥寒溫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溫,使藥性趨於平和,更利於藥物的吸收和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黃芩的苦寒之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藥物,並能提高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更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之症。

主治功效


白朮黃芩湯

組成: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

  • 服用了芍藥湯,痢疾痊癒後,更適合用此方調和身體。
  • 出疹後引起的痢疾。

功效:

  • 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方劑介紹:

  • 白朮、黃芩、甘草,均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的功效。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總結:

白朮黃芩湯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黃芩湯,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六。 組成:白朮1兩,黃芩7錢,甘草3錢。 主治:去濕熱,和中活血。主治:服芍藥湯痢疾除後,更宜此方調和;疹後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