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味紫蘇和胎飲」方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經,能發散風寒,解表止咳,適用於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咳嗽、惡寒等症狀。同時,紫蘇葉還能理氣寬中,對於因寒邪阻滯引起的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也有效。
因此,在「四味紫蘇和胎飲」中,紫蘇葉的加入可以起到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作用,幫助緩解因風寒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四味紫蘇和胎飲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解毒,可瀉火除煩,用於治療外感熱邪所致的發熱、咳嗽、口渴、咽痛等症狀。胎飲多因外感風寒或暑濕,而導致肺氣鬱閉,痰熱內阻,黃芩可清熱解毒,宣肺化痰,與紫蘇、生薑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表、化痰止咳的效果。
- 止咳化痰: 黃芩除了清熱解毒外,還有止咳化痰的作用。胎飲常伴隨咳嗽、痰多等症狀,黃芩能清熱燥濕,宣肺止咳,有助於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四味紫蘇和胎飲方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脾運化: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胎飲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水濕內停而致,白朮可補脾益氣,助脾運化水濕,改善腹脹、水腫等症狀。
- 配合紫蘇,辛溫解表: 紫蘇辛溫解表,白朮則溫和健脾,兩者相輔相成,既能解表散寒,又能健脾益氣,更有利於驅除寒邪,恢復脾胃功能,使疾病早日痊癒。
四味紫蘇和胎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紫蘇辛溫,性偏燥,胎飲則清熱解表,甘草性平,味甘,入脾經,能緩解紫蘇的燥烈,調和胎飲的清寒,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刺激。
二、補益中氣,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產生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味紫蘇和胎飲」主治功效分析
四味紫蘇和胎飲,組成簡潔,由紫蘇葉、黃芩、白朮、甘草四味藥材組成,其主治功效側重於妊娠期間的傷寒及相關症狀。此方劑並非單純的解表發汗之劑,而是在解表散寒的同時,兼顧了孕婦的特殊體質,達到了和胎安胎的目的。
藥材功效分析:
- 紫蘇葉: 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和胃的功效。在妊娠期間,外感風寒往往易引起惡寒、頭痛、發熱等症狀,紫蘇葉辛溫發散,能將體表的寒邪驅散,同時其理氣和胃的作用,也能緩解孕期可能出現的胸悶、噁心等不適。
- 黃芩: 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妊娠期間,若體內有熱邪,容易出現發熱、口渴等症狀,黃芩清熱燥濕,能清除體內的熱邪,且能防止熱邪進一步發展,傷及胎氣。
- 白朮: 性味甘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妊娠期間,孕婦脾胃功能容易虛弱,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同時其燥濕利水的作用,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濕,緩解水腫等不適。
- 甘草: 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在方劑中起調和作用,能協調各藥材之間的功效,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也能幫助清除體內的毒素。
治療原理分析:
四味紫蘇和胎飲的治療原理,是針對妊娠期間外感風寒,體內兼有熱邪及脾胃虛弱的病理情況,通過辛溫解表、清熱燥濕、健脾益氣等方式,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此方劑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在解表散寒的同時,又兼顧了清熱、健脾,避免了過於發散而傷及胎氣,體現了「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
古籍中明確指出,「凡得傷寒,勿拘日數,但見惡寒、頭痛、發熱,即病邪在表也,宜用四味紫蘇和胎飲為主」。這表明此方劑主要用於妊娠期間外感表證,即風寒邪氣侵犯體表,導致惡寒、頭痛、發熱等症狀。若兼見心腹絞痛、上吐下瀉等症狀,則可酌情加味使用,如加藿香葉、陳皮、砂仁等,以增強理氣止痛、和胃止瀉之功效。
加減運用:
在臨牀應用中,根據不同的症狀和體質,四味紫蘇和胎飲還可進行加減變化。例如:
- 太陽經證: 若見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痠痛等症狀,可加羌活、防風、川芎等,以增強解表散寒止痛之效。
- 少陽經證: 若見寒熱、口苦、嘔吐、脅痛、耳聾等症狀,可加柴胡、枳殼、桔梗、杏仁等,以疏解少陽,和解表裡。
- 胎動不安: 若見胎動不安,可加土炒白朮,以增強健脾固胎之效。
- 夏月得病: 若夏季患病,可加黃芩、炒黃連、香薷等,以清熱解暑。
- 冬月得病: 若冬季患病,可加人參、炮薑等,以益氣溫陽。
- 心腹絞痛、上吐下瀉: 可加藿香葉、陳皮、砂仁等,以理氣止痛、和胃止瀉。
- 發熱而渴、腹痛自利: 可加白朮、白芍、阿膠、白茯等,以健脾益氣、和營止痛。
- 發熱而渴、利下膿血、手足冷: 可加歸身、白芍、白朮、白茯、烏梅等,以補血養肝、斂陰固脫。
總而言之,四味紫蘇和胎飲是一個以解表散寒、清熱燥濕、健脾益氣為主的方劑,在妊娠傷寒的治療中,有著重要的臨牀價值。其加減運用的靈活性,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通過對不同症狀的辨別,靈活加減藥物,可以更好地發揮方劑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蘇葉1錢半,條芩1錢半,白朮1錢半,甘草1錢。
惡寒、頭痛、項強、腰脊痛,此病在太陽經,加羌活、藁本、川芎、防風各1錢,連須蔥3根。
生薑為引,水煎,熱服。汗出而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味紫蘇和胎飲, 出處:《萬氏女科》卷二。 組成:蘇葉1錢半,條芩1錢半,白朮1錢半,甘草1錢。 主治:妊娠傷寒,惡寒、頭痛、發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