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目養陰洗眼方

清目養陰洗眼方

QING MU YANG YIN XI YAN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9%
肺經 25%
心經 13%
膽經 6%
脾經 6%
腎經 6%
肝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清熱明目: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熱毒攻目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菊花能有效清熱降火,改善眼部炎症。
  2. 養陰潤燥: 菊花同時具有一定的滋陰潤燥之效,能緩解眼部乾燥、疲勞等症狀。對於長期用眼過度、熬夜等導致的視力下降,菊花也有輔助改善作用。

因此,菊花在「清目養陰洗眼方」中,既能清熱明目,又能養陰潤燥,有助於改善眼部不適,達到清目養陰的目的。

桑葉在中藥方劑「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因其具有清熱涼血、疏散風熱之效,而被選用。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可清肝熱、降火毒,適用於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此外,桑葉還能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攻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癢等症狀,亦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因此,桑葉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目養陰之功效。

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癢: 薄荷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眼部炎症引起的紅腫、癢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狀。
  2. 清涼止痛,舒緩眼疲勞: 薄荷揮發油中的薄荷醇具有清涼止痛的作用,可以舒緩眼部疲勞,改善眼部幹澀、痠痛等症狀。

因此,在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加入薄荷,可以有效地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癢、清涼止痛、舒緩眼疲勞等功效,有助於改善眼部健康。

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加入羚羊角,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功效。

羚羊角味鹹性寒,入肝經,能清肝火、平肝陽,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羚羊角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攻而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瞼紅腫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將羚羊角納入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可有效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達到改善眼部炎症、緩解視力下降等目的。

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清熱,養肝明目: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眼部疾病多因肝腎陰虛、熱盛上攻所致,生地黃能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緩解眼部充血、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養血潤燥,改善眼部乾燥: 生地黃能養血滋陰,潤燥生津,改善眼部乾燥、澀痛、流淚等症狀。特別是因肝腎陰虛導致的眼部乾燥,生地黃能起到很好的滋潤作用。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清目養陰洗眼方中,能有效地滋陰清熱、養血潤燥,改善因陰虛火旺、血虛燥盛所致的眼部疾病,達到養陰明目的功效。

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加入夏枯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肝明目:夏枯草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之效。對於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夏枯草能有效清熱降火,改善眼部炎症。
  2. 疏散風熱:夏枯草亦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攻所致的眼部疾病,如眼瞼紅腫、眼屎增多等,也能起到一定治療作用。

因此,清目養陰洗眼方中加入夏枯草,可以有效清肝明目、疏散風熱,達到緩解眼部炎症、改善視力等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清目養陰洗眼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為外治洗眼方,以「清熱養陰、疏風明目」為核心,傳統主治「眼疾」,尤其適用於風熱上攻或陰虛肝旺所致之目赤腫痛、乾澀昏花、眵多羞明等症。其作用機理在於通過藥液熏洗,直接作用於眼部,清解局部火熱之邪,滋養陰液以潤目,兼散外風、平內風,達到標本兼顧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清熱疏風明目

    • 甘菊:性涼,清肝明目,專治目赤腫痛,為眼科要藥。
    • 霜桑葉:輕清疏散,善清肝肺風熱,治目暗昏花,與甘菊協同增強清熱明目之效。
    • 薄荷:辛涼透表,疏散風熱,能緩解眼瞼癢痛及外感風熱引起的視物不清。
  2. 瀉火平肝息風

    • 羚羊尖(現多以山羊角或羚羊角粉替代):咸寒,善清肝火、息內風,針對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
    • 夏枯草:苦辛寒,清肝瀉火、散結消腫,主治肝火目痛、眼珠夜痛。
  3. 養陰滋潤明目

    • 生地黃:甘寒質潤,滋陰涼血,治陰虛血熱之眼乾澀、視物模糊,從根本調理陰虛火旺體質。

全方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薄荷、桑葉、甘菊散外風清熱治標;羚羊尖、夏枯草清肝息風治本;生地滋陰固本,防止熱邪傷陰。
  • 外用直達病所:熏洗法使藥效直達眼部,清熱養陰之效更速,尤適局部症狀明顯者。

推論現代適用症狀
此方可應用於慢性結膜炎、乾眼症(肝腎陰虛型)、瞼緣炎等屬風熱或陰虛火旺者,緩解眼紅、乾癢、灼熱感等不適。其設計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內外調和以護目清明。

傳統服藥法


甘菊3錢,霜桑葉3錢,薄荷1錢,羚羊尖1錢5分,生地3錢,夏枯草3錢。
清目養陰。
共用水煎,先熏後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損害。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目養陰洗眼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甘菊3錢,霜桑葉3錢,薄荷1錢,羚羊尖1錢5分,生地3錢,夏枯草3錢。 主治:清目養陰。主治: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