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胃湯

XIE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9%
肺經 19%
脾經 11%
胃經 7%
膽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瀉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和胃: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脾胃虛弱而引起的胃痛、腹脹、便溏等症狀。
  2. 調和藥性:瀉胃湯以瀉胃為主,但同時也要顧及脾胃的虛弱。當歸能補益脾胃,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峻猛,傷及脾胃。

因此,當歸的加入,不僅能緩解胃痛等症狀,更能保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

瀉胃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胃脘疼痛常因氣滯血瘀所致,川芎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胃脘疼痛。
  2. 清熱解毒,利溼消腫: 川芎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溼消腫的作用。瀉胃湯多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腹痛、嘔吐、口渴等症,川芎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瀉胃止痛的效果。

綜上,川芎在瀉胃湯中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瀉胃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涼血止痛: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瀉胃湯主治胃熱熾盛、胃痛腹痛等症狀,赤芍可清熱涼血,緩解胃部疼痛,起到止痛的作用。
  2. 活血化瘀: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部瘀血阻滯,有助於緩解胃痛等症狀。

瀉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瀉胃湯主治胃熱熾盛、津液虧損所致的胃脘灼痛、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症狀。而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緩解胃熱,滋陰生津則能緩解津液虧損,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生地黃還能滋陰潤燥,保護胃黏膜,減輕胃熱對胃部的刺激,促進胃部功能恢復。

瀉胃湯中加入黃連,是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胃熱是導致胃痛、口苦、便祕等症狀的重要原因。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能有效地清除胃熱,緩解胃痛、口苦等症狀。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的生長,減輕胃腸道的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胃痛、腹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在瀉胃湯中加入黃連,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幫助緩解胃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瀉胃湯中使用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胃脘疼痛、腹脹、口渴、便祕等症狀。
  2. 活血化瘀,緩解胃痛:牡丹皮能活血化瘀,改善胃部血液循環,緩解因瘀血阻滯所導致的胃痛。此外,其還能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有助於緩解胃部炎症。

總而言之,牡丹皮在瀉胃湯中,能有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緩解胃痛等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瀉胃湯中加入梔子,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當胃火熾盛,出現口苦、口乾、煩躁、胃痛、嘔吐等症狀時,梔子可以清熱瀉火,緩解胃部不適。

此外,梔子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胃火上炎導致的胃出血、便血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瀉胃湯中加入梔子,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達到治療胃火熾盛所致的症狀的目的。

瀉胃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 防風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止痛解痙的功效。瀉胃湯主治胃寒疼痛,症狀常伴有寒邪外襲,防風可散寒止痛,緩解胃部痙攣,達到止痛之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瀉胃湯中多用寒涼藥物,如黃連、黃芩等,防風的辛溫之性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防止損傷脾胃的作用。同時,防風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瀉胃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表止痛:荊芥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瀉胃湯多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胃痛、腹脹、口苦等症狀,而荊芥的疏風解表作用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胃部不適。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瀉胃湯中通常會加入其他具有清熱瀉火、理氣止痛等功效的藥材,如黃芩、白芍、枳實等。荊芥與這些藥材搭配使用,可增強清熱解表的效果,同時亦能協調氣血,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瀉胃湯中加入薄荷,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暑、疏風散熱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對於胃熱引起的胃脘灼熱、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症狀,薄荷能有效清熱解暑,緩解不適。

此外,薄荷還能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侵襲所致的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瀉胃湯中加入薄荷,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疏風散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胃部不適,促進胃氣運化。

瀉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瀉胃湯屬於寒涼藥性方劑,甘草性甘溫,可以緩和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2. 調和藥性: 甘草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使藥物各成分相互協調,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甘草還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提高藥物的整體效力。

主治功效


瀉胃湯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黃連、牡丹皮、梔子、防風、荊芥、薄荷、甘草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牙齒疼痛。

方劑組成介紹

  1.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2.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3.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4.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5.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6.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7. 梔子:具有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8.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9.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10. 薄荷: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11.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瀉胃湯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牙齒疼痛。

總結

瀉胃湯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黃連、牡丹皮、梔子、防風、荊芥、薄荷、甘草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的功效,主治牙齒疼痛。

傳統服藥法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黃連、牡丹皮、梔子、防風、荊芥、薄荷、甘草。
上銼1劑。
水煎,食遠頻服。 大黃2錢半,葛根1錢,桔梗5分,枳殼5分,前胡5分,杏仁5分。
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胃湯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胃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黃連、牡丹皮、梔子、防風、荊芥、薄荷、甘草。 主治:牙痛。

瀉胃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大黃2錢半,葛根1錢,桔梗5分,枳殼5分,前胡5分,杏仁5分。 主治:胃氣實熱,唇口乾裂,便秘煩渴,睡流口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