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乳香丸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大功效:
- 活血化瘀: 乳香味辛、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行氣止痛: 乳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對於胸腹疼痛、經絡不通等症,乳香能有效改善症狀。
因此,小乳香丸中包含乳香,正是利用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的效果。
小乳香丸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乳香搭配,能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共同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 行氣止痛,溫陽散寒: 沒藥還具有行氣止痛、溫陽散寒的功效。對於因寒凝氣滯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風寒濕痹等,沒藥可以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小乳香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乳香辛溫燥烈而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不適。
- 化痰止咳: 半夏兼具化痰止咳的作用,可幫助乳香疏通經絡、消腫止痛,防止因藥性過於燥烈而導致痰液阻塞,加強藥效的發揮。
因此,小乳香丸中加入半夏,不僅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還能協同乳香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乳香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助藥力行: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和胃止嘔之效。乳香本身性涼,加入生薑可溫和其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 調和氣血,促進藥物吸收:生薑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活血化瘀,有利於乳香的藥效更好地滲透到病竈部位,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小乳香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為鼯鼠的糞便,性溫,味甘,歸肝、脾經。其主要成分為動物蛋白、脂肪、以及多種酶類,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在小乳香丸中,五靈脂與乳香、沒藥等藥物協同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小乳香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其 瀉下通便 的作用。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肝、脾、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消腫散結之效。
方劑中加入牽牛子,旨在 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積聚的濕熱毒素,以達到消腫散結、緩解乳房腫塊之目的。
然而,牽牛子性峻,易傷脾胃,需謹慎使用,應遵醫囑服用。
小乳香丸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止痛的功效。檳榔味辛、性溫,入胃、大腸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並可消積導滯。
在小乳香丸中,檳榔與乳香、沒藥等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溫通經絡、活血化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特別適用於乳房脹痛、乳腺增生等症狀。
小乳香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在於皁莢的消腫散結之效。
皁莢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並活血化瘀,對於乳房腫塊、乳腺炎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消腫散結作用。
此外,皁莢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輔助乳汁流通,改善乳腺阻塞,促進乳汁分泌。
因此,皁莢在小乳香丸中,可發揮消腫散結、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等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乳房疾病的效果。
小乳香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小乳香丸以乳香、沒藥等藥物為主,擅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加入肉荳蔻則能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 溫中止嘔: 肉荳蔻能溫中散寒,止嘔逆,對於因寒氣凝滯導致的嘔吐、胃寒腹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小乳香丸若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肉荳蔻則可發揮溫中止嘔的功效,使藥效更全面。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乳香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風氣凝滯,胸膈不快,身體刺疼」,核心病機為氣機鬱滯兼風邪阻絡。
- 風氣凝滯:風邪挾寒、濕等外邪,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胸悶、脹滿或疼痛。
- 胸膈不快:氣滯痰阻於上焦,影響肺胃升降,故見呼吸不暢、噯氣、吞酸等症。
- 身體刺疼:氣滯血瘀,經脈不通,風邪遊走,故痛處不定如針刺。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 乳香、沒藥:均為樹脂類藥,辛香走竄,活血行氣、消腫止痛,針對「身體刺疼」之瘀血阻絡。
- 五靈脂:活血散瘀,善治血滯疼痛,與乳、沒藥協同增強化瘀之效。
2. 降氣化痰,開郁散結
- 半夏(薑製):生薑汁製後減毒,增強化痰降逆之力,化解胸膈痰濁,改善「胸膈不快」。
- 豬牙皂莢:辛溫走竄,祛痰開竅,破除膠結之痰滯,助氣機通暢。
3. 導滯通便,祛風逐濕
- 牽牛子:瀉下逐水,通利二便,使風邪濕濁從下而解。用量較大(4兩),為全方「通泄」關鍵。
- 檳榔(煨):行氣消積,降氣導滯,兼能祛風,輔助牽牛子通腑瀉濁。
4. 溫中健脾,防藥傷正
- 肉豆蔻:辛溫入脾,溫中止瀉,防止牽牛子等瀉下藥傷及脾胃陽氣。
- 生薑自然汁為丸:生薑既製半夏之毒,又溫胃和中,減緩攻逐藥之峻性。
全方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以行氣活血、化痰瀉下為主,佐以溫中健脾,避免耗傷正氣。
- 表裡兼顧:既解外風凝滯(乳香、沒藥、檳榔祛風),又通內滯(牽牛子、皂莢導痰濕)。
- 動靜結合:乳香、沒藥動血行氣,肉豆蔻固護中焦,防止攻伐太過。
此方適用於實證為主的氣滯血瘀、痰濕內阻證候,尤其適合體質壯實、胸膈痞滿伴隨肢體疼痛者。通過活血、化痰、通腑三重作用,達到「通則不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乳香半兩(研),沒藥(研)半兩,半夏2兩半(用生薑4兩研汁,入水1盞,同浸半夏1宿,切碎,用少生薑汁同炒赤色),五靈脂2兩半,牽牛子4兩(搗細,只羅一遍,余不用),檳榔(煨,銼)半兩,豬牙皂莢3挺(去皮,酥炙),肉豆蔻(去皮)3枚。
上為末。用生薑自然汁、並冷水中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5丸至20丸,食後、臨臥生薑湯送下。更量虛實加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乳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二。 組成:乳香半兩(研),沒藥(研)半兩,半夏2兩半(用生薑4兩研汁,入水1盞,同浸半夏1宿,切碎,用少生薑汁同炒赤色),五靈脂2兩半,牽牛子4兩(搗細,隻羅1遍,餘不用),檳榔(煨,銼)半兩,豬牙皂莢3挺(去皮,酥炙),肉豆蔻(去皮)3枚。 主治:風氣凝滯,胸膈不快,身體刺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