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柴胡達原飲的主要功用是「透達膜原,祛濕化痰」,主治瘟疫痰濕阻於膜原證。瘧疾,心煩懊儂,頭眩口膩,咯痰不爽,苔白粗如積粉,脈弦而滑。
膜原外通肌腠,內近胃腑,為三焦之門戶,居一身半表半里之位。溫疫之邪,從口鼻而人。邪在半表半里,出人營衛之間,正邪相爭之時,則瘧疾發作,發有定時;邪阻膜原,則二焦氣機失暢。
積濕釀痰,故見胸膈痞滿,氣機被鬱化熱,濕鬱熱伏於里,內擾心神則見心煩懊儂,內阻清陽則頭眩。痰濕內鬱於肺則咯痰不爽,苔白粗如積粉,脈弦而滑者,均為痰濕阻於膜原之症狀。
本方主治瘧疾濕重於熱,此時邪不在表,忌用發汁,胃腑不實,不宜攻下。正如葉桂所說:「溫疫病初人膜原,未歸胃腑,急急透解」(《外感溫熱篇》)。所以在治療上宜開達膜原,祛濕化痰。
本方以柴胡、黃芩為君,透表解熱以疏達膜原氣機,「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引而出之,使達於表而外邪自散」。而且黃芩清熱瀉火以降泄膜原鬱熱,「得柴胡退寒熱」,兩者是為和解半表半里之邪的重要藥對。
配伍枳殼、厚朴、草果行氣燥濕,消痞除滿,草果尚能截瘧去痰,以寬暢中焦,均為臣藥。佐以青皮、檳榔下氣散結,以疏利上焦。桔梗宣肺化痰,「開肺氣之結,宣心氣之鬱,上焦藥也」,荷梗升清透邪,二藥合用,以開宣上焦,甘草調藥補中,是為使藥。
總之,該方透表清里,宣上暢中疏下,使膜原開達,表裡和解,三焦通利,則邪祛熱清,濕化痰消,瘧自緩解。
傳統服藥法
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濕鬱熱伏,熱重於濕者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達原飲,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 組成:柴胡1錢半,生枳殼1錢半,川朴1錢半,青皮1錢半,炙草7分,黃芩1錢半,苦桔梗1錢,草果6分,檳榔2錢,荷葉梗5寸。 主治:和解三焦。主治:濕重於熱,阻滯膜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