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飲

QING P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方

其他名稱:清脾飲子,九味清脾湯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19%
肺經 11%
肝經 11%
膽經 11%
心經 7%
大腸經 7%
腎經 3%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清脾飲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效。清脾飲多用於脾胃濕熱、痰濕內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而厚朴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祛除脾胃濕熱,暢通氣機,改善消化功能。
  2. 理氣降逆: 厚朴還能理氣降逆,對於脾胃氣機不暢、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這與清脾飲的整體功效相契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狀。

清脾飲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清脾飲常用於脾胃虛弱、濕濁內阻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白朮可補脾胃之氣,促進水濕代謝,達到利濕化濁之效。

二、 固表止汗: 白朮能固表止汗,對於脾虛導致的汗出不止、自汗盜汗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清脾飲中常配合其他具有固表止汗作用的中藥,如黃芪、浮萍等,共同達到益氣固表、止汗止瀉的功效。

清脾飲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健脾,理氣消脹: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消食化積,理氣止痛之功效。其芳香之氣可醒脾開胃,促進消化,對脾胃虛寒、食積不化、腹脹氣滯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引藥入脾,增強功效:草果氣味濃烈,能引導藥力直達脾胃,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它與清脾飲中其他藥材相互配伍,可更好地達到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的功效。

綜上所述,清脾飲中加入草果,既能增強藥效,又能改善脾胃功能,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清脾飲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和胃止嘔: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效。清脾飲主治脾胃濕熱,而脾胃濕熱往往與肝氣鬱結、肝脾不和有關,柴胡可疏肝解鬱,調和肝脾,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進而達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清脾飲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具有清熱燥濕之效,柴胡與之配合,可增強清熱利濕的效果,同時還可避免藥物單味使用而導致副作用。

清脾飲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清脾飲主要針對脾虛濕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腹脹、便溏、食少、苔膩等。茯苓能健脾胃,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虛濕盛的病症。
  2. 利水滲濕: 茯苓入心、脾、腎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清脾飲中常配伍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如澤瀉、豬苓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改善因濕邪停滯而導致的各種病症。

清脾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燥溼化痰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脾胃溼痰引起的嘔吐、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清脾飲多用於脾胃溼熱、痰溼內阻等症,半夏的燥溼化痰作用,可幫助清熱利溼,化解痰濁,改善脾胃功能。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清脾飲中常配合其他降逆止嘔的藥物,如生薑、陳皮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止嘔效果。

清脾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善於清熱燥濕,能有效抑制脾胃濕熱,解決因濕熱導致的腹痛、腹瀉、口苦、舌苔黃膩等症狀。
  2. 解毒止痢: 黃芩具有解毒止痢的功效,可以清除腸道中的病菌毒素,緩解腹瀉、痢疾等症狀,與清脾飲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清脾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脾胃氣滯、食積不消等症狀。
  2. 降氣止嘔:青皮可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噁心嘔吐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清脾飲中加入青皮,旨在通過行氣消積、降氣止嘔等作用,以達到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脾飲」

「清脾飲」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化痰、健脾、利濕的功效,主治脾胃濕熱、痰濕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腹脹、腹瀉、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胸悶、咳嗽等。

清脾飲組成

清脾飲由以下中藥組成:

  •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草果: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清脾飲功效

清脾飲具有清熱、化痰、健脾、利濕的功效,主治脾胃濕熱、痰濕內蘊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腹脹、腹瀉、嘔吐、噁心、食慾不振、胸悶、咳嗽等。

清脾飲用法

清脾飲的用法如下: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分二次服。

清脾飲注意事項

清脾飲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有慢性疾病患者應慎用。

傳統服藥法


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瘧疾屬痰濕偏寒者,本方不宜應用。

相關疾病


忽冷忽熱食慾不振口渴喜喝熱水口乾口渴心情煩燥不渴但是口乾嘴裡發苦目生椒粟瘧疾麻疹四肢抽搐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清脾飲,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法半夏、甘草、茯苓、柴胡、黃芩、桑葉、青皮、枳殼。 主治:小兒食厥。

清脾飲, 出處:《胎産秘書》卷上。 組成:白朮1錢,茯苓1錢,知母1錢,青皮4分,厚朴8分,黃芩2錢,甘草5分。 主治:妊娠瘧症,熱多寒少。

清脾飲,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上。 組成:青皮、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茯苓、半夏、柴胡、黃芩、草果、枳殼、川芎、香附。 主治:消導宿滯,和順陰陽。主治:小兒瘧疾。

清脾飲,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引《全嬰方》。 組成:人參、白附、南星(炮)、制半夏、全蠍、僵蠶、白朮、川芎、羌活、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慢驚尚有陽證,或因吐瀉,多困不醒,欲生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