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清脾飲

JIA JIAN QING P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20%
肺經 19%
心經 13%
肝經 6%
膽經 6%
腎經 4%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加減清脾飲組成介紹:

  •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

    • 性味甘、微苦,歸脾、胃經。
    •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半夏

    •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
    •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草果

    •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
    • 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 柴胡

    • 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
    •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陳皮

    • 性味苦、辛,歸脾、肺經。
    •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茯苓

    • 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
    • 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厚朴

    •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
    • 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黃芩

    •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青皮

    • 性味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
    • 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知母

    • 性味寒、苦,歸肺、腎經。
    • 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結:

「 加減清脾飲 」 其組成: 白朮,茯苓,半夏,柴胡,知母,青皮,陳皮,黃芩,厚朴,草果,甘草。

共有11味中藥組成,主治功效為瘧疾一開始出現畏寒的症狀,然後出現發熱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黃芩、半夏(薑制)、甘草(炙)、厚朴(薑制)、青皮(醋炒)、檳榔、茯苓、草果、人參、白朮(土炒)、橘紅、南蒼朮(炒)。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 茯苓:健脾滲濕,利水消腫。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柴胡: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 知母:清熱燥濕,生津止渴。
  • 青皮:疏肝理氣,燥濕化痰。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厚朴:行氣化痰,寬胸利膈。
  • 草果:行氣化痰,散寒止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燥熱、傷津之弊,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心內膜炎心包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嘔吐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清脾飲, 出處:《方症會要》卷二。 組成:白朮1錢,茯苓1錢,半夏1錢,柴胡1錢,知母7分,青皮7分,陳皮7分,黃芩7分,厚朴4分,草果4分,甘草。 主治:瘧疾先寒後熱者。

加減清脾飲, 出處:《金鑑》卷五十三。 組成:柴胡、黃芩、半夏(薑制)、甘草(炙)、厚朴(薑制)、青皮(醋炒)、檳榔、茯苓、草果、人參、白朮(土炒)、橘紅、南蒼朮(炒)。 主治:小兒瘧疾,兼有痰飲,嘔逆,面黃目腫,胸膈膨脹。

加減清脾飲, 出處:《鎬京直指》。 組成:柴胡1錢5分,川朴1錢,秦艽1錢5分,青蒿6分,薑夏2錢,草果仁1錢5分,靈仙1錢5分,青皮1錢,赤苓3錢,通草1錢,老薑2片。 主治:夏秋感受風濕而爲暑瘧,午後微寒而熱,或1日輕而1日重,其寒熱界限模糊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