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湯
QING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九九引《醫方集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3-09-12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青皮(去白)、厚朴(薑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一方加人參)。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1枚,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忌生冷油膩。
方劑組成解釋
青皮具有疏肝解郁、燥濕化痰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草果具有行氣化痰、燥濕健脾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止嘔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和胃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皮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皮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九引東垣方。 組成:青皮、防風、當歸身、甘草梢(生)各等分功效:流氣活血。 主治:流氣活血。主治:便毒。
青皮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三十九。 組成:白朮、茯苓、厚朴、青皮、陳皮、半夏、大腹皮、檳榔、三棱、蓬朮、木通、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瘧疾作浮腫,兼寒熱不退,飲食不進。
青皮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 青皮湯(《醫學入門》卷八。)出處:《醫學入門》卷八。組成:青皮1錢,莪朮7分,三棱7分,陳皮5分,神曲5分,玄胡索3分。主治:進食利脾,消積化聚。 。 主治:進食利脾,消積化聚。
青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引《醫方集成》。 組成:青皮(去白)、厚朴(薑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一方加人參)。 主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飲,小便黃赤,大腸結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