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皮湯
QING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九九引《醫方集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青皮湯中包含青皮,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理氣: 青皮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青皮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降氣止嘔: 青皮可降氣止嘔,對於脾胃氣滯、胃氣上逆所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青皮湯中配合其他具有降氣止嘔作用的藥物,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青皮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化濕、降逆止嘔的功效。青皮性辛苦,入肝、胃經,善於疏肝理氣、降逆止嘔,兩藥合用,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
- 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青皮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厚朴則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兩藥合用,能有效調和脾胃,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緩解消化不良等症狀。
青皮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青皮性寒,可疏肝理氣,但其性寒易損傷脾胃。白朮可補益脾胃,使青皮之寒不致傷脾,並能增強其疏肝理氣之效。
二、調和藥性:白朮性溫,能緩解青皮的寒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脾,同時也使藥效更趨穩定,有利於治療疾病。
青皮湯方劑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行氣消積之力: 青皮性苦辛,入肝脾經,善於行氣消積,但單用青皮行氣之力不足。草果辛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積之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行氣消積之力,提升療效。
- 溫和脾胃,避免寒涼: 青皮性寒涼,單用易傷脾胃。草果性溫,可溫和脾胃,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使藥性更為平和,適合脾胃虛寒者服用。
青皮湯中加入柴胡,主要考量其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效。
青皮為理氣消積藥,善於行氣止痛,但單用容易傷陰耗氣。柴胡性微寒,能疏肝解鬱,升陽解表,與青皮相配,既能加強疏肝解鬱之功,又能防止青皮過於燥烈,避免傷陰耗氣。
此外,柴胡升陽解表之性,亦可輔助青皮疏散肝氣,達至氣機調暢,肝膽和諧之效。
青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青皮性苦辛,入肝脾經,擅長疏肝理氣,但對於脾胃濕困者,僅靠青皮難以完全奏效。茯苓甘淡,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兩者合用,可相輔相成,增強利濕化氣功效,使藥效更趨完善。
- 緩和藥性: 青皮性偏燥烈,若單用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和,可緩和青皮的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其藥性更加溫和,更利於脾胃吸收藥效。
青皮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為了緩解其苦寒之性,防止寒涼傷胃。
青皮性寒,味苦,善於疏肝理氣,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而半夏性溫,味辛,入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可中和青皮的寒性,減輕其對胃部的刺激。同時,半夏亦能協助青皮疏肝理氣,並增強止嘔的效果,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
青皮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在其組成當中包含黃芩這一味藥材。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在青皮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取其清熱解毒與燥濕的作用。青皮湯主要用於治療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胸脹痛、噁心嘔吐等。肝氣鬱結往往伴隨著濕熱內生的情況,黃芩能夠有效地清除這些濕熱,從而輔助主藥青皮疏肝理氣的作用,使整體療效更加協調和完善。此外,黃芩還能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發熱或黃疸等症狀,對於改善患者全身狀態有著積極作用。總體而言,黃芩在青皮湯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對肝氣鬱結的治療效果,還兼顧了濕熱等複雜病態的處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青皮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多依不同病徵與治療目標而有所變化。根據部分古籍記載,有的青皮湯配方確實包含了人參這一珍貴中藥材。人參之所以被納入青皮湯中,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在中醫理論裡,青皮湯主要用於調理肝氣鬱結的情況,加入人參能夠補益體內正氣,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心、脾、肺經,對於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精神疲憊、食欲不振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此外,人參還能增強機體對外來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幫助身體恢復平衡狀態。因此,在青皮湯中加入人參,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補益效果,還能夠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青皮湯
**成份:**青皮,厚朴,白朮,草果,柴胡,茯苓,半夏,黃芩,人參
**主治功效:**瘧疾,脈搏弦急而數,只有熱沒有寒,或者熱多寒少,肚子脹滿但能吃東西,口苦舌幹,心煩口渴,小便黃赤,大腸乾燥便祕。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草果:**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總結:
青皮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祛暑除濕、利尿通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瘧疾、感冒、發熱、頭痛、腹痛、腹瀉、痢疾、水腫等症。
傳統服藥法
青皮(去白)、厚朴(薑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一方加人參)。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薑5片,大棗1枚,水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忌生冷油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青皮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皮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九引東垣方。 組成:青皮、防風、當歸身、甘草梢(生)各等分功效:流氣活血。 主治:流氣活血。主治:便毒。
青皮湯, 出處:《醫學綱目》卷三十九。 組成:白朮、茯苓、厚朴、青皮、陳皮、半夏、大腹皮、檳榔、三棱、蓬朮、木通、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瘧疾作浮腫,兼寒熱不退,飲食不進。
青皮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 青皮湯(《醫學入門》卷八。)出處:《醫學入門》卷八。組成:青皮1錢,莪朮7分,三棱7分,陳皮5分,神曲5分,玄胡索3分。主治:進食利脾,消積化聚。 。 主治:進食利脾,消積化聚。
青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引《醫方集成》。 組成:青皮(去白)、厚朴(薑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7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一方加人參)。 主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飲,小便黃赤,大腸結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