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千金固胎飲」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胎: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固脫的功效。懷孕婦女胎氣不固,容易出現胎動不安、滑胎等狀況,人參能補益氣血,增強母體的抵抗力,使胎兒穩定,避免滑胎發生。
- 改善氣血不足: 懷孕期間,孕婦體力消耗較大,氣血容易不足,導致面色蒼白、乏力、頭暈等症狀。人參能補氣養血,改善孕婦氣血不足,提升體質,有助於母子平安。
「加減千金固胎飲」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固攝胎元: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可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進而加強胎兒的營養供應,使胎兒穩固。
- 補氣升陽,止嘔安胎:白朮能補氣升陽,有助於改善孕婦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妊娠惡心嘔吐,進而安胎。
因此,白朮在「加減千金固胎飲」方中起到健脾益氣、固攝胎元、止嘔安胎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孕婦的體質,促進胎兒健康成長。
「加減千金固胎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益腎,安胎固胎: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孕婦懷孕期間,脾胃功能容易虛弱,容易出現濕濁停滯,導致胎氣不穩,甚至出現滑胎。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有助於改善胎兒營養供應,安胎固胎。
- 利水滲濕,通利小便:懷孕期間,容易出現水腫,影響胎兒正常發育。茯苓有利水滲濕之效,可以利尿消腫,減輕孕婦水腫症狀,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總而言之,茯苓在「加減千金固胎飲」中,可以健脾益腎,安胎固胎,利水滲濕,起到協調孕婦體內環境,穩定胎兒狀態的作用。
加減千金固胎飲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
孕婦體質多偏虛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導致胎動不安、腹痛等症狀。黃芩能清熱瀉火,去除孕婦體內濕熱,同時還能解毒,防止外邪入侵,從而穩定胎兒,預防流產。
此外,黃芩還能 涼血止血,對於孕婦因血熱引起的胎動不安、陰道出血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因此,黃芩的加入,不僅能有效改善孕婦體內環境,更有利於胎兒的健康成長。
加減千金固胎飲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止嘔安胎: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變化和子宮增大壓迫胃部,容易出現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噁心嘔吐,甚至胎動不安。枳殼能疏肝解鬱,調和脾胃,有助於止嘔安胎。
- 行氣消脹,促進消化:枳殼亦有行氣消脹的作用,能緩解孕婦因腸胃脹氣、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痛、便祕等不適。促進腸胃消化,有利於胎兒的正常發育。
「加減千金固胎飲」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滯: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理氣行滯、消食化積的功效。孕婦懷孕期間,由於體內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胃氣不和,出現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青皮能幫助理氣止痛,消食化積,改善孕婦消化不良的問題。
- 疏肝解鬱:青皮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孕婦懷孕期間,由於內分泌失調,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出現肝氣鬱結,導致情緒不穩、失眠等症狀。青皮能疏肝解鬱,調和氣血,改善孕婦情緒,促進睡眠。
「加減千金固胎飲」中加入柴胡,主要考量其 疏肝解鬱 的功效。孕婦因懷孕體質變化,容易出現肝氣鬱結,導致氣機不暢,進而影響胎兒穩定。柴胡能疏解肝鬱,使氣血運行通暢,利於胎兒生長發育。此外,柴胡還有 升陽舉陷 的作用,可防止胎兒下墜,有助於穩定胎位,避免流產。因此,在「加減千金固胎飲」中加入柴胡,有助於改善孕婦肝鬱,穩定胎兒,確保母子平安。
加減千金固胎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方劑中其他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尤其在針對孕婦的方劑中,甘草的調和作用有助於降低藥物對胎兒的影響。
- 補脾益氣,固本培元: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利於孕婦的健康,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
總而言之,甘草在加減千金固胎飲中起着重要的調和和補益作用,有助於藥物療效的發揮,同時保護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加減千金固胎飲主治「孕婦人虛,瘧疾寒熱不止」,核心在於調理孕婦氣血虛弱、正氣不足,復感瘧邪所致之寒熱往復症狀。古代醫家認為,孕婦氣血本虛,瘧疾耗氣傷陰,易致胎元不穩。此方以固護胎元為本,兼顧和解少陽、調和營衛,標本兼治,使瘧邪得解而不傷胎。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方結構
益氣健脾組(四君子湯變方)
-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
此四味為四君子湯去淡滲之茯苓(改用雲苓),加強補氣健脾之效。孕婦脾虛氣弱,易致濕滲胎動,故以白朮健脾燥濕,人參大補元氣,雲苓利濕不傷正,炙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培土固胎」之效。
-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
清熱安胎組
- 酒炒黃芩:
黃芩為「安胎聖藥」,酒炒減其寒性,清肝膽鬱熱以防熱擾胎元,並協同柴胡和解少陽。
- 酒炒黃芩:
理氣疏肝組
- 柴胡、枳殼、青皮:
柴胡疏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治瘧疾寒熱往來;枳殼寬胸下氣,青皮破滯疏肝,二者合用以解氣滯腹脹。然孕婦忌過破,故青皮用量謹慎(1.5錢),佐以補氣藥制其峻性。
- 柴胡、枳殼、青皮:
調和營衛藥引
- 煨薑、大棗、荷葉蒂:
煨薑溫中止嘔,大棗補血和營,荷葉蒂升清固胎,三味為引,助主藥調和陰陽、止嘔安胎。
- 煨薑、大棗、荷葉蒂:
加減法原理
- 惡心:灶心土(伏龍肝)溫中止嘔,烏梅酸斂生津。
- 腹脹: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安胎。
- 熱多:青蒿清虛熱,專解瘧疾伏熱。
- 腰痛:續斷補肝腎、強腰膝,固胎止漏。
- 痰多:川貝母潤肺化痰,橘紅理氣化痰。
- 便結:鮮首烏潤腸,當歸養血潤燥。
- 作瀉:鹿角霜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治療機制
此方從「虛、瘧、胎」三方切入:
- 補虛:四君子湯補益中焦,使氣血生化有源,胎得所養。
- 截瘧:柴胡、黃芩和解少陽,透達瘧邪;青蒿或荷葉蒂助清透伏熱。
- 固胎:黃芩、白朮、續斷等安胎藥針對孕婦體質,防瘧邪內陷傷胎。
全方標本兼顧,既遵「有故無殞」之則,用藥攻補得宜,又通過加減法靈活應對孕婦兼證,體現古代婦科「治病與安胎並行」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生於朮3錢,雲苓2錢,炙甘草5分,酒炒黃芩1錢,枳殼1錢5分(炒),青皮1錢5分,柴胡5分。
如惡心,加灶心土5錢、烏梅2個;如腹脹,加砂仁3錢,如熱多,加青蒿3錢;如腰痛,加續斷3錢;如痰多,加川貝母1錢5分、橘紅8分;如大便結,加鮮首烏5錢。當歸5錢;如作瀉,加鹿角霜3錢;
用煨薑3錢,大棗3個,荷葉蒂3個為引,河井水煎。頭煎在瘧前服,二煎接服之。
愈後飲食宜清淡,調理四五日,庶瘧不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可服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千金固胎飲, 出處:《慈航集》卷下。 組成:人參1錢,生于朮3錢,雲苓2錢,炙甘草5分,酒炒黃芩1錢,枳殼1錢5分(炒),青皮1錢5分,柴胡5分。 主治:孕婦人虛,瘧疾寒熱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