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散

QING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四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2%
胃經 12%
心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7%
膽經 7%
心包經 5%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散中含有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前胡味辛性微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清氣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鼻塞、痰多等症狀,前胡可以有效地解除肺氣鬱滯,使痰液易於排出。
  2. 利氣降逆,和胃止嘔: 前胡還具有一定利氣降逆的作用,可以緩解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清氣散中常與其他具有和胃止嘔功效的藥物配合使用,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清氣散方劑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升舉陽氣: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功效。清氣散方劑旨在清熱解毒、疏風散邪,而柴胡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暢,利於邪氣外散,同時亦可升舉陽氣,增強正氣抵抗力。
  2. 調和氣機,促進藥效:清氣散方劑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性寒,柴胡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氣機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影響藥效。此外,柴胡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藥效發揮,提升整體療效。

清氣散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一、活血行氣: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清氣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伴有頭昏腦脹、鼻塞流涕等症狀,川芎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頭部不適。

二、升陽散寒:川芎辛溫之性,可以溫經散寒,升發陽氣。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陽氣不足,寒邪內阻,川芎可以起到溫陽解表,促進陽氣升發的作用,進一步緩解感冒症狀。

因此,清氣散中加入川芎,可以起到活血行氣、升陽散寒的功效,促進感冒病症的恢復。

清氣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源於其疏肝理氣之效。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肺、胃經。其能行氣止痛、消積化痰,對於肝氣鬱結、胸悶脘脹、食積不消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清氣散本身為疏散風熱、清利咽喉之劑,而枳殼加入其中,則可輔助理氣散結,使藥效更趨完善,既能有效清除風熱,又能緩解因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氣促,有助於整體療效提升。

清氣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清氣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脾虛證,白朮能補脾氣、固脾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之症。
  2. 燥濕止瀉: 白朮能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盛導致的腹瀉、泄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清氣散中常與茯苓、蒼朮等藥物配伍,共同發揮燥濕止瀉的作用。

清氣散方中包含青皮,主要是為了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其苦能瀉肝火,辛能行氣,溫能散寒,故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清氣散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青皮在此方中,能幫助疏肝理氣,使肝氣流通,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的目的。

清氣散方中包含羌活,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清氣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症狀包括頭痛、鼻塞、流清涕、肢體痠痛等。羌活可以有效地疏散風寒邪氣,解除表證,緩解疼痛。
  2. 升散陽氣,通利鼻竅:羌活入肺經,具有升散陽氣的作用,可以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清氣散中加入羌活,可以有效地改善因風寒所致的鼻塞不通,恢復鼻腔通氣。

清氣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其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

獨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清氣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而獨活可驅散寒濕,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如羌活、防風等,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獨活還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可輔助治療風寒感冒,與清氣散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多方面的療效。

清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清氣散屬辛涼解表之劑,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傷脾胃。
  2. 緩解副作用: 甘草具備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功效,例如清氣散中可能含有辛溫燥烈的藥材,甘草能減輕這些藥材對人體的刺激,保護脾胃。

清氣散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之功。清氣散方中,茯苓可幫助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濕邪,並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使氣機運行通暢,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效。
  2. 配伍增效: 茯苓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白朮等配合,可以增強藥效。例如,茯苓與黃芪配伍,可以加強利水滲濕和健脾益氣之功;茯苓與白朮配伍,可以增強健脾益氣和燥濕利水之功。

總之,茯苓在清氣散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利水滲濕、健脾益氣,並與其他藥物配伍增效,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療效。

清氣散方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清氣散主治氣虛乏力,脾胃不健,常伴有食少便溏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健脾之效,可扶正祛邪,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氣虛狀態。
  2. 調和藥性:清氣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白朮等偏補氣,而茯苓、澤瀉等偏利水,人參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偏寒或偏燥,使藥效更協調,更利於患者康復。

主治功效


「清氣散」方劑,是中醫針對「熱氣壅盛,痰涎,胸膈煩熱」的症狀,所組成的藥方。方劑中,每味藥材皆有其獨特的功效,搭配使用時,能相互增強療效,緩解以上的症狀。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柴胡: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4.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獨活: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6.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前胡: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8. 羌活: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9. 青皮: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10.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1. 枳殼: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清氣散」,主要成分是:前胡、柴胡、川芎、枳殼、白朮、青皮、羌活、獨活、甘草、茯苓、人參,主治功效是:「熱氣壅盛,痰涎,胸膈煩熱」,可以翻譯成白話文為:「體內熱氣過多,痰液積聚,胸中和橫膈膜之間有灼熱感。」。

傳統服藥法


訶黎勒(炮,取肉用)1分,縮砂仁半兩,白豆蔻仁(懷乾)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人參(去蘆)半兩,京三稜(洗,濕紙裹煨)半兩,胡椒半兩,良薑(炒)半兩,檀香1兩(不見火),丁香1兩(不見火),木香1分(不見火),乾薑(炮,洗)1兩半,橘紅1兩半,甘草2兩(炙),青皮(湯泡,去瓤)1分。
和脾胃,快氣利膈,化宿滯,消飲食,清神養氣。
上為細末。
每服2錢,入鹽少許,煎大棗湯調下,或入鹽沸湯點服亦得,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氣散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服用不當,可能會引起頭暈、心悸、腹瀉等不良反應。因此,在服用清氣散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妄想狀態嘔吐心胸煩熱腹瀉手腳冰冷多痰心情煩燥腹中有鳴叫聲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二。 組成:粟殼(去瓤蒂)、五味子、桑白皮、紫蘇、青皮、款冬花、枳殼(麸炒)、陳皮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喘急。

清氣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三。 組成:牛黃1兩半,石膏1兩半,大黃半兩,甘草(炙)半兩,白僵蠶(炒去絲嘴)半兩,天南星曲1兩,朱砂3錢(别研),腦子3錢(别研)。 主治:風壅熱盛,誕潮氣急,煩躁不寧,身熱作渴,恍惚驚悸。

清氣散,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前胡(去苗,洗)、柴胡(去苗,洗)、川芎(洗)、枳殼(去瓤,銼,麸炒)、白朮、青皮(去白)、羌活(去蘆)、獨活(黃色如鬼眼者,去蘆,洗,焙,稱)、甘草(炙)、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各等分。 主治:調榮衛,順三焦,消痰誕,退煩熱。主治:熱氣壅盛,痰涎,胸膈煩熱。

清氣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訶黎勒(炮,取肉用)1分,縮砂仁半兩,白豆蔻仁(懷乾)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人參(去蘆)半兩,京三棱(洗,濕紙裹煨)半兩,胡椒半兩,良薑(炒)半兩,檀香1兩(不見火),丁香1兩(不見火),木香1分(不見火),乾薑(炮,洗)1兩半,橘紅1兩半,甘草2兩(炙),青皮(湯泡,去瓤)1分。 主治:和脾胃,快氣利膈,化宿滯,消飲食,清神養氣。主治:脾胃虛弱,臟腑挾寒,中氣不和,停痰積冷,腹內膨脹,清濁不分,腸鳴飱泄,手足厥冷,臍腹多疼,嘔吐惡心,胸膈不快,多困少力,肢節怠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