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飲茯苓湯

XIAO YIN F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3%
心經 11%
肝經 11%
胃經 11%
膀胱經 8%
腎經 8%
心包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飲茯苓湯以茯苓為主要藥材,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滲濕止瀉,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濕阻中焦所致的飲食積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故可用於消食化積、利水滲濕。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有助於提高消食化積的效果,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

前胡性微寒,味辛,歸肺、肝經。其疏肝理氣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而其降逆止嘔的作用,則有助於治療因脾胃氣逆、肝氣犯胃所引發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消飲茯苓湯旨在消食導滯,健脾和胃,前胡的加入,不僅可以輔助消食導滯,更能緩解因氣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胃脘脹痛等症狀,進而提升整體療效。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針對其 行氣止痛 的功效。

茯苓湯本身以健脾化濕爲主,而川芎的加入,可以幫助 疏通脾胃氣機,改善因脾胃氣滯導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同時,川芎還能 緩解胸脇疼痛,進一步提升療效。

此外,川芎還有 活血化瘀 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消化不良,也有輔助作用。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健脾和胃: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疏散風寒、祛風止痛的功效。消飲茯苓湯旨在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飲食積滯等症狀,而羌活可疏散脾胃之寒邪,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
  2. 協同茯苓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羌活與茯苓相配,既能疏散風寒,又能健脾利濕,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因此,消飲茯苓湯中加入羌活,可以起到疏散風寒、健脾和胃的作用,並協同茯苓,提高整體療效。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一、 宣肺利咽,開宣氣機: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開宣氣機的功效,可幫助痰飲向下運行,促進肺氣宣降,緩解因痰飲阻滯而引起的胸悶、咳嗽、咽喉不適等症狀。

二、 配合茯苓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可幫助脾胃運化水濕,而桔梗的宣肺作用,可促進水濕從肺部排出,二者配合,可更有效地消解痰飲,改善氣機阻滯。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消飲茯苓湯主要針對脾胃氣虛,濕濁停滯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之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飲食消化吸收,改善脾胃氣虛所致的消化不良。
  2. 扶正祛邪: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茯苓、白朮等藥材,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的作用,但單用這些藥材可能導致氣虛乏力。人參補氣,能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更好地祛除濕濁邪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消飲茯苓湯為治療水濕內停、飲停胸膈之症的經典方劑,方中獨活的應用至關重要。獨活味苦、辛,性微溫,歸肝、腎經,擅長祛風除濕,善治下焦濕盛導致的肢節疼痛,尤其適於下半身的風濕痹痛。在消飲茯苓湯中,獨活與茯苓相輔相成,茯苓利水滲濕,而獨活則能引導藥力深入下焦,強化袪濕效果,對改善因水飲停滯所致的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等症狀尤為顯著。此外,獨活還具有解表散寒之功,對於兼有外感風寒的水濕患者,更可達到表裡同治的效果,增強整個方劑的臨床療效。因此,獨活在消飲茯苓湯中的加入,不僅提升了袪濕利水的能力,也使方劑的適用範圍更加廣泛,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茯苓味甘淡,性平,擅長利水滲濕,但單用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茯苓的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吸收。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和胃止嘔,與茯苓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消食化積,健脾利濕,達到治療脾胃氣虛,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納呆便溏等症狀的效果。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胃消食: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對於脾胃氣滯、肝氣鬱結所致的食積不化、腹脹不適等症狀,柴胡可起到疏肝理氣、促進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
  2. 輔助茯苓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可以協同茯苓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消食導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消飲茯苓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消積: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化痰、消食積滯的功效。消飲茯苓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阻、氣機不暢導致的食積不消、腹脹腹痛等症。橘皮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緩解積食所致的腹部脹滿。
  2. 行氣健脾:脾胃為後天之本,運化水谷精微,橘皮能行氣健脾,促進脾胃功能,改善脾胃運化,有助於消化吸收,進一步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飲茯苓湯」

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柴胡: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獨活: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桔梗: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前胡: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羌活: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橘皮: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主治功效:

  • 傷寒的表症沒有解除,氣脈閉塞不通,津液流通不暢,水飲之氣停留在胸腹之間,凝結成痰,胸膈部痞悶脹滿,呼吸氣促,體重多唾液,頭暈眼花,嗜睡,額角一邊疼痛,皮膚腠理開疏,經常出汗。

總結:

中藥方劑「消飲茯苓湯」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去黑皮)半斤,前胡(去苗)半斤,芎藭半斤,羌活(去蘆頭)半斤,桔梗(炒)半斤,人參半斤,獨活(去蘆頭)半斤,甘草(炙)半斤,柴胡(去苗)半斤,陳橘皮(去白)4兩。
上為散。
每服3錢,沸湯點服,不拘時候。或銼如麻豆,用前件藥半兩,水3盞,煎至1盞半,去滓,分2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功效,適合於治療傷寒表未解,氣脈閉塞,津液不通,水飲氣停在胸府,結而成痰,膈脘痞悶,倚息短氣,體重多唾,頭目旋運,嗜卧好眠,額角偏痛,腠理開疏,體常汗出。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身體沉重唾液過多吞咽障礙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消飲茯苓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組成:白茯苓(去黑皮)半斤,前胡(去苗)半斤,芎藭半斤,羌活(去蘆頭)半斤,桔梗(炒)半斤,人參半斤,獨活(去蘆頭)半斤,甘草(炙)半斤,柴胡(去苗)半斤,陳橘皮(去白)4兩。 主治:傷寒表未解,氣脈閉塞,津液不通,水飲氣停在胸府,結而成痰,膈脘痞悶,倚息短氣,體重多唾,頭目旋運,嗜卧好眠,額角偏痛,腠理開疏,體常汗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