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吐瘧妙方」中包含「常山」,主要原因有二:
- 常山性寒,善解瘧疾:常山為常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痢的功效。其寒性強,能有效抑制瘧疾的發作,並能清熱解毒,緩解瘧疾發作時伴隨的發熱、寒戰等症狀。
- 常山配伍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吐瘧妙方」中常山與其他藥材配伍,如「白芷」、「蒼朮」等,可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例如,白芷能散風寒、止痛,蒼朮能燥濕健脾,與常山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驅除瘧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吐瘧妙方》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瘧疾」,古稱「瘧」。瘧疾以寒熱往來、發作有時為特徵,傳統認為瘧邪伏於半表半裏,或與痰濕交結。本方以「吐法」截瘧,服後須臾催吐,使邪氣隨吐而解,屬「因勢利導」之治法。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千歲(藟木)
- 性味與作用:藟木為藤本植物,古代記載其氣味辛烈,具催吐、行氣、解毒之效。極細末用之意在速效,辛散之性可開泄鬱結,通過嘔吐驅逐膈上痰濕及瘧邪。
- 用量配伍:重用二錢為君藥,主導吐勢,符合「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則。
常山
- 性味與作用:苦辛性寒,為截瘧要藥,專除痰濕積聚。現代已知其含常山鹼,可直接抗瘧原蟲。本方取其細末一錢,既助藟木催吐,又直攻伏遏之瘧邪。
- 協同邏輯:常山本有小毒,易致嘔逆,與藟木相配,強化吐勢,瘧邪隨痰涎吐出而截斷發作。
三、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以「吐法」為核心,結合截瘧專藥,其機理可分三層:
- 祛邪通路:瘧邪多夾痰濕,停滯胸膈。嘔吐能直接清除膈上痰濁,斷邪氣依附。
- 氣機通暢:辛散藥物激發陽氣升騰,打破瘧疾寒熱交爭之僵局,使營衛復常。
- 標本兼顧:吐法雖峻,但配常山針對瘧疾本因,避開單純攻伐之弊。
結語:此方體現古人「急則治標」思維,通過吐法速效截瘧,然須精準掌握時機(發病前服用),藉吐以調動正氣抗邪,屬「以劇治急」之範例。
傳統服藥法
千歲(藟木)(極細末)2錢許,常山(細末1錢)。
調和。發日早晨冷水頓服,須臾而吐乃截。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吐瘧妙方, 出處:《續名家方選》。 組成:千歲(藟木)(極細末)2錢許,常山(細末1錢)。 主治: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