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鐵飲

伏鐵飲

FU TIE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伏鐵飲中包含常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止瀉固澀:常山性溫,味苦,具有溫陽散寒、止瀉固澀之效。對於寒濕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常山可溫中散寒,固澀止瀉,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殺蟲止癢:常山亦有殺蟲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因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濕疹等。伏鐵飲中常山的使用,可能也考慮到其殺蟲止癢的功效,以達到更全面治療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伏鐵飲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瘴瘧」,即因瘴氣濕熱穢濁之邪引發的瘧疾,常見於南方山林濕熱之地,症見寒熱往來、頭痛煩悶、嘔吐腹脹等。古代醫家認為瘴瘧多與「山嵐癘氣」相關,病機屬邪伏膜原,需以截瘧、化濁、解毒為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常山(1兩)

    • 為截瘧要藥,性苦寒,能湧吐痰涎、清熱解毒,專治瘧疾。《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其有效成分常山鹼可直接作用於瘧原蟲,抑制其繁殖,符合古代截瘧經驗。
  2. 生鐵(2兩)

    • 生鐵煎煮後,水中溶解微量鐵質,古人認為其性沉重,能「鎮驚安神」兼「解毒」。瘴瘧多伴神昏譫語,鐵質可輔助鎮定;現代觀點或與鐵離子調節代謝、改善貧血(瘧疾易致溶血)相關。此外,鐵器煎藥可能改變藥液酸鹼度,影響常山成分溶出。
  3. 酒煎

    • 酒性辛熱,能溫通血脈、助藥力上行,同時作為溶劑增強常山生物鹼提取率。古代普遍以酒行藥勢,尤其針對邪伏深處之病。
  4. 甘草、棗子(後下)

    • 甘草緩和常山之毒性,棗子補脾胃並調和藥性,減免常山致嘔之副作用,符合「攻邪不傷正」原則。二者甘緩亦能制約酒與鐵之峻烈。

全方配伍思維
此方以「截瘧解毒」為核心:常山直擊病因,生鐵輔助鎮邪,酒助藥力深入膜原,甘棗調護脾胃。其「去鐵留常山」之煎法,凸顯鐵為藥引非主藥,重在取其氣(鎮墜)而非質;隔夜服用的設計,或與瘧疾發作時間(「來日早晨」為陽氣升發時)相應,趁勢驅邪。

理論延伸
「伏鐵」之名,隱喻以金鐵之氣伏制瘴毒,屬「五行相剋」思維(金克木,瘴屬風木之邪)。然其實踐基礎仍來自常山的特效與配伍緩毒之法,反映古代對瘧疾的藥物與象數理論結合之經驗。

傳統服藥法


常山1兩,生鐵2兩。
用酒2碗,煎取1碗,去鐵,用常山,又以甘草2寸,棗子7個,同煎取1盞,去滓,放1夜,來日早晨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伏鐵飲,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三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常山1兩,生鐵2兩。 主治:瘴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