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瘧丸

LAO NUE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33%
肝經 16%
肺經 16%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老瘧丸中包含常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常山具有顯著的抗瘧疾作用: 常山為傳統中藥,其主要成分常山鹼具有抑制瘧原蟲生長繁殖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瘧疾發作的症狀。
  2. 老瘧丸主治瘧疾久治不愈: 老瘧丸針對的是久治不愈的瘧疾,常山藥性較強,能迅速驅除瘧疾邪氣,且不易產生耐藥性,對於長期服用其他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常山作為老瘧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發揮其強效的抗瘧疾作用,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老瘧丸中包含草果,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瀉、消食化積的功效。

草果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瘧疾所致的寒邪入侵、脾胃虛寒,以及由此引發的發熱、寒戰、腹痛、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同時,草果還能促進消化,幫助身體吸收藥物,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老瘧丸主治功效分析

功效主治

老瘧丸主治久瘧不癒,腹痛有癥塊(瘧母),以及各種積聚,尤其適合在瘴濕地區使用。

病機分析

古文記載“凡瘧經年不瘥,謂之老瘧,必有痰水瘀血,結成痞塊,藏於腹脅,作脹且痛,乃瘧母也。” 指出老瘧的病機為:

  1. 久病入絡,痰瘀互結: 瘧疾日久不癒,邪氣深入絡脈,與痰濕、瘀血相互膠結,形成癥塊,稱為“瘧母”。
  2. 阻滯氣機,腹痛脹滿: 瘧母阻滯氣機,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故出現腹痛、脹滿等症狀。
  3. 正氣虧虛,邪氣留戀: 久病耗傷正氣,導致正不勝邪,邪氣留戀不去。

治療原理

老瘧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祛邪截瘧: 常山為君藥,具有強力的截瘧作用,能夠驅除瘧邪。古代文獻記載“非常山、檳榔決不能除”,常山能夠直接針對瘧疾的病原,起到祛邪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常山中的有效成分常山鹼對瘧原蟲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2. 行氣化痰,活血消癥: 草果辛溫,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作用。青皮、陳皮、半夏、三稜、莪朮、砂仁、檳榔等藥物也都有行氣化痰、活血消癥的功效。這些藥物合用,可以疏通氣機,化痰散結,活血化瘀,消除瘧母。
  3. 制約峻烈,顧護脾胃: 古文強調“但須制熱,則不損胃”,指出常山藥性峻烈,需經過炮製才能減輕其毒副作用,保護脾胃。方中採用酒醋浸泡、煮乾等炮製方法,可以降低常山的毒性。同時,方中還加入了烏梅等藥物,烏梅味酸,可以抑制常山的催吐作用,保護胃氣。
  4. 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雖然方中以祛邪為主,但也兼顧了扶正。例如,半夏、陳皮等藥物除了化痰,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組成解析

  • 君藥: 常山 - 截瘧,祛邪。
  • 臣藥: 草果 - 行氣化痰,溫中止痛。
  • 佐使藥: 青皮、陳皮、半夏、三稜、莪朮、砂仁、檳榔 - 行氣化痰,活血消癥;烏梅 - 制約常山的催吐作用,保護胃氣。

總結: 老瘧丸以常山截瘧為主,配合多種行氣化痰、活血消癥的藥物,並採用酒醋炮製以減輕其毒副作用。全方共奏祛邪截瘧、行氣化痰、活血消癥之功,達到治療久瘧不癒、腹痛有癥塊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瘧疾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老瘧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常山2兩,草果2兩。 主治:久瘧不癒,腹痛有母;凡積聚及行瘴濕地方尤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