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星散

露星散

LU X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露星散中含有常山,主要原因有二:

  1. 驅寒止痛:常山性寒,味苦,具有驅寒止痛之效,可有效治療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感冒、牙痛、腹痛等。而露星散本身即用於治療寒邪入侵引起的各種疼痛,故常山在此方中扮演著驅寒止痛的重要角色。
  2. 解毒止痢:常山亦有解毒止痢的功效,可治療濕熱下痢、痢疾等病症。露星散除了止痛,也具備止痢作用,因此常山亦可發揮解毒止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露星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露星散為古代治療瘧疾之專方,其效主在「截瘧」。《本草綱目》載常山「劫痰截瘧」,此方取其單味精專之力,針對瘧疾發作時寒熱往來、痰濕壅遏之病機,透過催吐、瀉下痰涎以祛邪,使瘧邪無所依附而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常山為君,直劫瘧邪

    • 常山性苦辛寒,歸肺、心、肝經,古稱「瘧家聖藥」。其辛開苦泄之性,能宣透伏藏於半表半里之瘧邪,寒性又可清熱,契合瘧疾寒熱交作之特徵。
    • 藥理上,常山所含常山鹼(Dichroine)能刺激胃腸黏膜,引發嘔吐,古人視此為「祛痰截瘒」之關鍵。瘧疾多因痰濕內阻,常山借嘔瀉引邪外出,痰濕去則瘧邪自潰。
  2. 露宿夜間,取天時之助

    • 煎後藥液「露至天明」,暗合中醫「時間醫學」思維。瘧疾發作常有定時(如間日瘧),夜露屬陰,可助藥性沉降,協調人體陰陽氣機,強化截瘧之效。
    • 另說夜間寒涼之氣能減常山燥性,防其傷正,然此說未見古籍明載,或為後世推測。
  3. 薄綿封碗,取其輕清
    以薄綿封蓋碗口,或寓「濾濁存清」之意,使藥性輕清上浮,助藥力達表,符合瘧邪「伏於募原」需輕宣透達之治則。

綜論
露星散雖僅常山一味,然其配伍天時(夜露)、器法(薄綿封碗)為用,體現中醫「天人相應」之旨。常山劫痰之力猛,直指瘧疾痰濕內伏之核心,露製法則緩其峻性,使祛邪不傷正。此方簡峻,恰合瘧疾急證需單刀直入之需。

傳統服藥法


常山5錢半。
上銼細。
水煎,去滓,以薄綿封蓋碗,露至天明時,取燙溫,服些少。嘔瀉無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露星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七。 組成:常山5錢半。 主治:瘧疾。

露星散,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二引戴防禦方。 組成:陳皮6兩,蒼朮4兩(米泔水內入生薑汁,浸1宿,曬乾),甘草3兩,厚朴4兩(以陳壁土,生薑2片,酒1盞,和水5盞,煮令乾爲度,曬乾),草果3兩,檳榔(生用)2兩,木香2兩,半夏(湯泡7次)2兩,縮砂仁2兩,青皮2兩(去瓤,銼碎,以巴豆3-4粒去皮膜,線穿定,于青皮內炒巴豆黑,去巴豆)。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