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勞丸

五勞丸

WU L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直指》卷十二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熱 (1.3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脾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2%
心經 11%
大腸經 8%
腎經 7%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勞丸中加入常山,主要是基於其溫陽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常山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溫陽散寒、除濕止痛之效。對於因寒濕凝滯、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肢體痠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常山能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

五勞丸主要用於治療勞損、體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諸症。加入常山,一方面可以溫補脾胃,改善氣血生成,另一方面可以散寒除濕,緩解因寒濕凝滯引起的疼痛和不適。

五勞丸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肺、大腸經,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作用。五勞丸主要針對勞損所致的氣血瘀滯、津液虧損等症狀。桃仁可以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並促進津液生成,補充津液不足,從而達到治療勞損的功效。此外,桃仁還可潤腸通便,改善便祕,有利於氣血運行和營養吸收。

五勞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散寒止痛: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心、肝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作用。五勞丸主要用於治療勞損、虛損、腎虛、陽虛等病症,而肉桂溫陽補腎,可改善腎陽不足、寒凝氣滯引起的腰膝痠軟、肢體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狀。
  2. 助藥力,增效合方:肉桂味辛,能行氣活血,促進藥物吸收和發揮藥效。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增強補腎益氣、溫陽散寒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肉桂在五勞丸中,發揮溫陽補腎、散寒止痛、助藥力增效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治療效果更佳。

五勞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表: 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表、宣肺透疹之效。五勞丸所治之勞損,往往伴隨體虛乏力、氣短喘促、發熱咳嗽等症狀,淡豆豉可清解外感熱邪,疏散風寒,緩解這些症狀。

2. 解毒消腫: 淡豆豉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解表散熱,並能促進排泄,排出體內毒素,對於勞損所致的體內濕熱、水腫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總之,淡豆豉在五勞丸中發揮清熱解表、解毒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起到補虛勞、益氣血、強筋骨的功效。

五勞丸中加入烏梅,主要是因為其酸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

烏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經。其酸味可收斂脾胃,固澀止瀉,適合治療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滑泄不止等症狀。同時,烏梅具有生津止渴之效,可改善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問題。

五勞丸中加入烏梅,不僅能幫助固澀止瀉,更能滋陰生津,改善五勞七傷所造成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達到整體的調理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勞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勞瘧、瘴瘧久病」,屬瘧疾遷延不愈之證。古代醫家認為,勞瘧多因正氣耗傷、邪伏少陽,或瘴毒纏綿,導致寒熱往來反復發作;久病則氣血瘀滯,陰液虧損。本方針對瘧邪未盡、兼夾血瘀、陽氣不暢之病機,以截瘧為主,輔以活血、溫通、生津之品,達標本兼治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嫩黃常山

    • 常山為截瘧要藥,性味苦寒,專瀉少陽痰濕瘧邪。《本草綱目》載其「劫痰截瘧」,尤善治瘴瘧、久瘧。本方重用至三兩半,直折瘧邪,為核心藥物。
  2. 臣藥:桃仁、辣桂

    • 桃仁活血祛瘀,針對久病入絡、氣血瘀滯。瘧久不愈常致血行不暢,桃仁破瘀通絡,助常山疏泄伏邪。
    • 辣桂(即肉桂)溫陽散寒,暢行氣血。其辛熱之性可制常山寒涼,防止過傷陽氣,並溫通經脈以解寒凝。
  3. 佐使藥:淡豉、烏梅

    • 淡豉輕清宣透,助常山透達膜原瘴氣,兼調和胃氣,防苦寒傷中。
    • 烏梅酸收生津,一則斂陰防常山燥烈耗液,二則「酸甘化陰」緩解久瘧陰傷,三則合常山「酸苦湧泄」增強祛邪之效。
  4. 配伍特點

    • 寒熱並用:常山配辣桂,一寒一熱,截瘧不傷陽。
    • 散收結合:淡豉宣散透邪,烏梅收斂固正,防祛邪太過。
    • 蜜丸緩攻:煉蜜為丸,緩和藥性,契合久病需漸消緩治之理。

總結
五勞丸以截瘧為本,兼顧溫通、活血、生津,適用於瘧疾日久、正虛邪戀之證。其組方體現「祛邪不傷正、溫涼互制、動靜結合」的辨治思路,為古代治勞瘧的典型範例。

傳統服藥法


嫩黃常山3兩半,桃仁(去皮尖,炒)1兩2錢,辣桂(去粗皮)7錢半,淡豉3兩,烏梅肉2兩半。
上曬乾,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40丸,空心溫酒送下;不飲者,熟水入些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勞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五勞丸, 出處:《直指》卷十二。 組成:嫩黃常山3兩半,桃仁(去皮尖,炒)1兩2錢,辣桂(去粗皮)7錢半,淡豉3兩,烏梅肉2兩半。 主治:勞瘧、瘴瘧久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