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丸

CHANG SH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4%
心經 14%
胃經 10%
膽經 5%
腎經 5%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常山丸中包含常山,這是因為常山是此方劑的核心藥材,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

常山,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截瘧止痢。常山丸中常山的作用,一是清熱解毒,針對寒熱瘧疾,尤其是寒熱往來,發熱時惡寒,其寒熱往來之勢,常山能有效清熱解毒,使之平復。二是截瘧止痢,常山能抑制瘧疾的發作,並能有效治療痢疾,這是其治療瘧疾和痢疾的重要藥理作用。

因此,常山是常山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藥理作用直接關係到方劑的療效。

常山丸中加入桃仁,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相符。

桃仁具有破血行瘀、潤腸通便的作用。常山丸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閉經、腹痛等症,而桃仁的破血行瘀作用,可以幫助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此外,桃仁還能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這對於常山丸治療寒凝血瘀所導致的便祕症狀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常山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等病症。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是一種含鉛的化合物,歷史上常被用作中藥材。鉛丹具有解毒、驅蟲的作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然而,鉛丹的使用因其潛在的毒性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鉛是一種重金屬,對人體有一定的毒害性,長期攝入可能導致鉛中毒,影響腎臟、神經系統等。因此,現代醫學和藥材學逐漸對這類成分提出警告,並尋求替代物或降低其使用濃度。雖然在傳統醫學中,鉛丹被認為具有療效,但其安全性問題必須得到重視。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健康,應該在臨牀使用時謹慎評估其風險和效益,並探索更加安全的配方以替代鉛丹。

常山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解毒消腫: 常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強,容易傷脾胃。淡豆豉性平,味甘,能解表散寒,清熱解毒,且能和中健脾,能緩和常山之寒性,防止其損傷脾胃。
  2. 協同增效: 淡豆豉能解表散寒,清熱解毒,與常山一起,能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更好地治療外感熱邪所致的寒熱往來、胸悶、腹脹等症狀。

綜上所述,常山丸中加入淡豆豉,不僅能解毒消腫,還能協同增效,提高藥效,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常山丸」以常山、桃仁、鉛丹、淡豆豉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治療心瘧、肺瘧、心驚等功效。

常山,味苦、辛,性涼,歸肺、脾經,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代功效。其中,常山及其生物鹼對各種瘧原蟲都有顯著的抗瘧作用,可治療瘧疾;常山具有催吐作用,可治療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常山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對蛔蟲、糞線蟲、鉤蟲等寄生蟲都有較好的驅蟲效果;常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等疾病。

桃仁,味苦、辛,性溫,歸肝、大腸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鉛丹辛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鉛丹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淡豆豉,性微寒,味苦、鹹,歸肺、大腸經,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淡豆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易於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緩解各種症狀。

常山丸,具有治療心瘧、肺瘧、心驚等功效。心瘧,是指心神不寧、心悸、胸悶、失眠等症狀的統稱。肺瘧,是指肺氣不足、呼吸短促、咳嗽、胸痛等症狀的統稱。心驚,是指心臟突然跳動加快、胸悶、氣短、出汗等症狀的統稱。常山丸可以通過調節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鎮靜安神等作用,緩解心瘧、肺瘧、心驚等症狀。

中藥方劑「常山丸」以常山、桃仁、鉛丹、淡豆豉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治療心瘧、肺瘧、心驚等功效。其組成藥物各有不同功效,相互配合,具有協同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相關症狀,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傳統服藥法


常山6分,烏梅肉(熬)6分,豉6分,天靈蓋(燒)6分,知母4分,朱砂4分,蜀漆4分,大黃4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肚以溫酒送下20-30丸,日3服,未發前服。不吐則利。
忌生蔥、生菜、生血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涼血、活血、鎮驚之功,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腹瀉無尿及少尿

相同名稱方劑


常山丸, 出處:《外台》卷五引《近效方》。 組成:常山、豉(熬)、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主治:瘴瘧。

常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組成:常山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黃芩(去黑心)2兩,香豉(炒乾)2合。 主治:溫瘧發熱,身背皆黃,小便不利。

常山丸, 出處:《外台》卷五引《廣濟方》。 組成:常山6分,烏梅肉(熬)6分,豉6分,天靈蓋(燒)6分,知母4分,朱砂4分,蜀漆4分,大黃4分。 主治:溫瘧。

常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組成:常山(銼)3分,烏梅肉(炒)3分,豉(炒)3分,天靈蓋(酥炙黃)3分,丹砂(研)半兩,知母(切焙)半兩,蜀漆半兩。 主治:溫瘧。

常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組成:常山(别搗)1兩,桃仁(取陳者,去雙仁,炒,和皮搗)1兩,鉛丹8錢(細研),豉1合(炒令煙盡,手撚可碎,攤冷别搗)。 主治:心瘧、肺瘧心驚。

常山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常山(細銼)3分,烏梅肉(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鱉甲(去裙襴,醋浸炙)半兩,萎蕤半兩,石膏(碎)1兩,知母(焙)3分,蜀漆葉3分,白薇3分,升麻3分,地骨皮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豉(炒)1合。 主治:勞瘧,積勞寒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