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效瘧丹」方劑中加入「麵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麵粉性平味甘,具有緩和藥性、保護胃腸的作用。瘧疾藥性多偏寒涼,容易刺激脾胃,加入麵粉能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 吸附作用:麵粉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部分藥物成分,使藥效緩慢釋放,延長藥效作用時間,提高療效。同時,也能避免藥物過快代謝,減少毒副作用。
總之,麵粉在「大效瘧丹」方劑中起到緩和藥性、保護胃腸、延長藥效等作用,是藥方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效瘧丹中加入淡豆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散寒: 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瘧疾發作時常伴有寒熱交替、惡寒發熱等症狀,淡豆豉可解表散寒,緩解患者的發熱、惡寒等不適。
2. 清熱解毒: 淡豆豉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清除體內的熱毒,有助於緩解瘧疾引起的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
因此,在治療瘧疾的方劑中加入淡豆豉,可有效緩解瘧疾發作時患者的寒熱交替、惡寒發熱等不適症狀,並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促進疾病的康復。
大效瘧丹方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祛除瘧疾邪氣: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其發病機理與濕熱之邪有關。雄黃可清熱解毒,驅除體內濕熱之邪,進而抑制瘧原蟲的滋生繁殖,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大效瘧丹方中,雄黃與其他藥物如蒼朮、川芎等搭配,相互協同作用,可增強藥效。雄黃的清熱解毒作用,與其他藥物的祛風散寒、化濕健脾等功效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消滅瘧原蟲,解除瘧疾的症狀。
「大效瘧丹」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有發熱、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乳香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患者的痛苦。
- 活血化瘀行氣:乳香亦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瘧疾的病機,多與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有關,乳香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大效瘧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瘧疾等熱病。其中包含鉛丹(鉛唑或鉛朱)作為重要成分,主要是因為其特有的藥理作用。鉛丹具有解熱、解毒及抗瘧的效能,能夠有效地抑制瘧原蟲的繁殖,從而減輕病症。
然而,鉛丹的使用必須謹慎,因為其成分含有重金屬鉛,可能對人體造成毒害,尤其是在劑量把控不當的情況下。因此,傳統中醫在使用鉛丹時,會綜合考量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劑量並搭配其他安全的草藥,以減少毒性風險。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許多中藥方劑逐漸被重新審視,鉛丹的使用也受到更多的質疑和限制。當前臨牀實踐中,推崇更加安全且有效的替代療法,因此在使用大效瘧丹時需謹慎評估其風險與效益。
大效瘧丹中加入桃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利於驅除瘧邪。瘧疾發作時,常伴隨寒熱交替、頭痛、身痛等症狀,桃仁能緩解這些症狀,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和氣血流通。
2. 增強藥效: 桃仁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例如與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藥材配合,可以增強驅除瘧邪的效果。
總體而言,桃仁在中藥方劑大效瘧丹中發揮着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重要作用,並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驅除瘧邪的效果。
大效瘧丹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等相似病症。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因為硃砂具有驅邪、解毒及安神的作用。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較高的藥理活性,能夠透過改善血液循環及增加機體的免疫力來輔助治療瘧疾。
此外,硃砂還被認為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特性,能有效對抗引起瘧疾的寄生蟲,從而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它的鎮靜作用也有助於減輕因疾病引起的焦慮和不適,提升患者的整體舒適度。
總的來說,硃砂在大效瘧丹中的加入,不僅能提高治療效果,還能補充其他主要藥材的不足,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與均衡。這也是中醫藥方劑在組方時考慮的綜合性和協同效應的體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效瘧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以「瘧疾」為主治,古代瘧疾多歸因於外感瘴癘之邪或內傷痰濕,發作時寒熱交替、頭痛煩渴。方中組合注重「截瘧」與「調暢氣血」,攻逐瘧邪的同時兼顧鎮靜安神,屬傳統治瘧急效方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分析
雄黃、朱砂
- 雄黃辛溫有毒,傳統用於解毒殺蟲、闢穢截瘧,對瘧邪夾濕熱或瘴氣者尤宜。
- 朱砂為衣,取其鎮心安神之效,緩解瘧發時煩躁不安。
淡豉、桃仁
- 淡豉(炒)宣透表邪,解鬱除煩,助開泄腠理以驅外邪。
- 桃仁活血祛瘀,針對瘧久入絡致氣血瘀滯,改善痰瘀互結之病機。
乳香、黃丹
- 乳香行氣活血,通絡止痛,協同桃仁疏通氣血。
- 黃丹(炒變色後)原具解毒之效,炒製後減其毒性,可能用於收斂瘧邪熱毒。
飛羅麵、獨頭蒜
- 飛羅麵(小麥麵粉)為黏合賦形,兼緩和藥性。
- 獨頭蒜辛溫走竄,殺蟲解毒,增強全方闢穢截瘧之力。
配伍邏輯
全方以「攻邪截瘧」為核心:
- 解毒截瘧:雄黃、獨頭蒜直攻瘧邪,黃丹協同清熱。
- 活血透邪:桃仁、乳香行氣血,防瘧邪久留成瘀。
- 安神鎮驚:朱砂緩解症狀,淡豉調和營衛。
- 外透內清:淡豉宣表,雄黃、蒜內消,表裡並治。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辛溫解毒、活血透絡、鎮心安神」三法,適用於瘧疾急性發作期,尤其偏於痰瘀交阻或瘴毒內蘊者。以溫酒或井花水送服,酒助藥力上行外達,井水潛降清熱,依病勢調節藥效趨向。
總結
大效瘧丹以毒攻毒、動靜相濟,屬傳統急治實證瘧疾之方,然其含雄黃、朱砂等毒性成分,現代應用需謹慎辨證。
傳統服藥法
飛羅面半兩,淡豉(炒)半兩,雄黃半兩,乳香1分,黃丹1兩(炒變色),桃仁100個(湯泡,去皮尖),朱砂1錢(為衣)。
上為細末,以獨頭蒜研如泥,新布中擦過為丸,如雞頭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1丸,當發日服,溫酒或井花水送下。
孕婦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有出血傾向、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效瘧丹, 出處:《百一》卷十一。 組成:飛羅面半兩,淡豉(炒)半兩,雄黃半兩,乳香1分,黃丹1兩(炒變色),桃仁100個(湯泡,去皮尖),朱砂1錢(爲衣)。 主治: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