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膽丸

BAO D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一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腎經 20%
脾經 20%
肝經 20%
膽經 8%
肺經 5%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抱膽丸中的[水銀],主要用於解毒燥濕、消腫。水銀具有強效的解毒和燥濕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濕氣。它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腫脹、痰濕阻滯有很好的療效。水銀的加入有助於改善由於濕熱引起的症狀,使[抱膽丸]更具療效。

抱膽丸中添加硃砂的主要原因有二: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抱膽丸主要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恐不安等症狀,硃砂能有效平復心神,改善睡眠品質。
  2. 解毒止痛: 硃砂亦有解毒止痛之功,能緩解因心膽氣虛、痰濁瘀阻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會產生毒性,故抱膽丸使用需謹慎,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抱膽丸」中的鉛丹,鉛丹在古代醫學中被認為具有收斂固澀、殺蟲解毒的作用。在該方劑中,鉛丹可能用於治療皮膚病變,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鉛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避免中毒。

抱膽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抱膽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減輕疼痛。
  2.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乳香亦有疏肝理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舒緩胸脅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更好地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因此,抱膽丸中加入乳香,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疏肝理氣等功效,更好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抱膽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文分析,抱膽丸主要針對以下病症發揮治療作用:

1. 癲癇風狂:

  • 病因多樣: 古文指出,癲狂的病因複雜,可因驚恐、憂慮、鬱怒、痰火等因素引起。《類證治裁》中提到,因驚憂而致者可選用抱膽丸,而因鬱怒則宜安神導痰湯。此外,痰火壅盛、氣結成痰等亦可導致癲狂。
  • 症狀表現: 癲狂之症狀可見精神恍惚、言語錯亂、喜怒無常,甚者會出現狂躁、登高歌唱、棄衣而走等表現。《証治準繩‧雜病》更明確指出,癲狂發病迅速,且癲較狂病程更長。
  • 治療機制: 抱膽丸在治療癲狂時,主要針對因「驚」所致者。從《是齋百一選方》、《奇效良方》等記載可知,抱膽丸本為靈砂觀音丹,後因治癒瘋犬而得名,亦可見其治療神經精神疾病之效。此方主要以水銀、硃砂、鉛丹等重鎮之品,有助於鎮靜安神,平息驚恐,並搭配乳香以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癲狂的目的。

2. 婦人產後血虛,驚氣入心:

  • 病因: 《証治準繩‧女科》和《是齋百一選方》均指出,產後婦女因血氣虛弱,容易受到驚嚇,導致驚氣入心。
  • 症狀: 可見悸動、心神不寧,嚴重者會出現發狂。《濟陰綱目》更指明,產後驚狂或經期發狂亦可使用抱膽丸。
  • 治療機制: 產後血虛、驚氣入心導致的心神不寧,與抱膽丸的鎮靜安神作用相契合。抱膽丸中的重鎮之品可平息驚恐,乳香則能活血化瘀,補益虛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3. 室女經脈通行,驚邪蘊結:

  • 病因: 室女(未婚女子)在經期,因氣血運行變化,易受驚嚇,導致驚邪蘊結。
  • 症狀: 症狀表現與上述驚恐相關,如心神不安、驚悸等。
  • 治療機制: 抱膽丸同樣通過其鎮靜安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化解驚邪,使心神安定。

4. 其他:

  • 心驚不語: 《女科撮要》記載,抱膽丸可治心驚不語,說明其對心神失常、情志不遂引起的相關症狀亦有效。
  • 心悸神懾: 《重訂靈蘭要覽》中,抱膽丸被用於治療膽虛風上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說明其亦有平肝息風之功。

治療原理總結:

抱膽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其成分的藥理作用:

  • 水銀、硃砂、鉛丹: 這類重鎮之品,具有鎮靜安神、平息驚恐的作用,可穩定心神,消除狂躁、癲癇等症狀。
  • 乳香: 具有活血化瘀、緩解疼痛的作用,可改善因氣血瘀滯引起的不適。

綜上所述,抱膽丸主要適用於因驚恐、血虛等原因導致的心神不安、癲癇、狂躁等病症。其治療原理為通過重鎮安神、活血化瘀,達到穩定心神、平息驚恐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水銀2兩,朱砂1兩(細研),黑鉛1兩半,乳香1兩(細研)。將黑鉛入銚子內,下水銀結成砂子,次下朱砂、滴乳香二味,乘熱用柳木槌研勻,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空心用井花水送下。病者得睡,切莫驚動,覺來即安。再進1丸,可絕根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硃砂、鉛丹等重金屬成分,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中毒,因此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貧血癲癇胃腸出血多痰易感到驚嚇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抱膽丸, 出處:《春腳集》卷四。 組成:川鬱金1兩,天竺黃1兩,雄黃5錢,白礬3錢。 主治:鎮靜化痰,防止抽搐。主治:諸般瘋狂癲癇,痰迷心竅。

抱膽丸, 出處:《百一》卷一。 組成:水銀2兩,朱砂1兩(細研),黑鉛1兩半,乳香1兩(細研)。 主治:癲癇風狂,或因驚恐怖畏所致;及婦人産後血虛,驚氣入心,並室女月脈通行,驚邪蘊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