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液丸方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是利用其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的功效。
血餘炭為豬血經炭化後的產物,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其炭化後更能 收斂止血,清熱解毒,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以及出血不止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金液丸主治陰虛火旺,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盜汗遺精等症,而血餘炭的加入,可以清熱涼血,降火止血,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在「金液丸」中加入鉛丹,主要是考慮到鉛丹具有殺蟲、斂汗固澀的功效。鉛丹味甘辛性寒,有毒,需慎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方劑驅蟲、收斂固澀的能力,適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感染及汗出不止等症狀。
金液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內科疾病。其成分中包含水銀,這在中醫藥歷史上是相對常見的做法。水銀在古代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化痰平喘的功效。
水銀的存在可能與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有關。中醫理論認為,水銀能夠調和人體內的陰陽,並且其使用亦與中醫對某些病症的辨證施治有關。傳統上,它被用於某些特定的疾病,如癲癇、肺病等,因為中醫認為這些病症與體內的濕熱有關。
然而,現代科學對水銀的毒性已有充分認識,其長期使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因此,當代中醫及藥學界對含水銀的方劑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亦不建議隨意使用。綜合來看,雖然金液丸的組成中包含水銀,具其歷史原因,但在現代醫療背景下,必須慎重考量其安全性與有效性。
金液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功,可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其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等。
金液丸作為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的方劑,加入硃砂,有助於鎮心安神,緩解患者的症狀。
主治功效
金液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金液丸在古代醫籍中主要用於治療難產,特別是產婦臨產時突然昏倒、胎位不正(橫生倒產)等緊急情況。以下針對不同醫籍內容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 催產順胎:《驗方新編》、《嚴氏濟生方》、《濟生產寶》等書均指出金液丸可用於治療產婦臨產昏倒、橫生倒產。其核心功效在於能使胎兒「身自順」,從而順利分娩,保母子平安。
- 治療脾胃虛寒:《聖濟總錄》中提及金液丸可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留滯成塊,心腹疼痛」,以及「脾積痞氣,痰逆噁心,腹脅滿悶,胸膈噎塞,不思飲食」。這部分內容與催產功效差異較大,可能是同名異方或後世醫家擴展了其應用。
治療原理
針對難產的治療原理
- **調和臟腑之氣:**多部醫籍提到難產與「五臟氣滯,六腑不和」有關,即孕婦因飲食不節、恣情多食,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金液丸中部分藥物可能有助於疏通氣機,調和臟腑。
- 「以類相感」:《本草綱目》提到「鸓能飛而且產,故寢其皮,懷其爪,皆能催生,其性相感也。」這是一種基於「同類相感」的推論,認為鸓的飛生毛具有催產作用。然而,這種觀點缺乏科學依據。
- **活血化瘀:**金液丸中的血餘炭具有止血化瘀的功效,可能有助於改善產道微循環,促進分娩。
- **重金屬的作用:**金液丸中含有黑鉛、水銀、硃砂等重金屬成分。在古代,這些成分被認為具有特殊藥效。例如,《聖濟總錄》中「金液丸方」提到巴豆(有毒)的加入,可能與通便排毒相關。而黑鉛、水銀在古代可能被認為具有「墜胎」作用,而硃砂則常被用於安神定驚。
針對脾胃虛寒的治療原理
- 溫中散寒: 金液丸中可能含有溫熱性質的藥物,如巴豆,用於溫暖脾胃,驅散寒邪。
- 消食導滯: 方中可能包含消食化積的藥物,幫助消化積滯的食物。
- 行氣止痛: 方中可能含有行氣藥物,疏通氣機,緩解因氣滯引起的疼痛。
總結
金液丸在古代主要應用於催產,特別是針對胎位不正等緊急情況。其治療原理可能涉及調和臟腑之氣、活血化瘀等。然而,由於方劑中含有重金屬成分,且部分藥物具有毒性,其安全性存在較大隱患,不建議使用。現代醫學已有更安全有效的催產方法,應當取代這類古代方劑。
傳統服藥法
京三稜(煨,銼) 蓬莪朮(煨,銼)各二兩半 丁香皮(銼) 青橘皮 陳橘皮(各湯浸去白,焙) 白朮各二兩 桂(去粗皮)一兩 檳榔(銼) 丁香 甘草(炙)各半兩 硇砂(別研,水飛)3錢 牽牛子(炒熟,搗末)三兩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存性)四錢
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7-10丸,食後米飲、茶、酒、熟水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液丸, 出處:《濟生》卷七。 組成:飛生毛(火燒,如腋下毛尤佳)半錢,血餘(無病女人發,燒灰)半錢,公母羊糞(燒灰)半錢,竈中心土1錢,黑鉛3錢(用小铫子火上溶,投水銀半錢,急攪成砂子,傾出,細研),朱砂半錢(别研)。 主治:瘦胎。主治:將産,忽見橫倒者,蓋不能忌口,恣情多食,五臟氣滯,六腑不和,胎氣既肥,則用力太早,胎受驚觸。
金液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京三棱(煨,銼)2兩半,蓬莪朮(煨,銼)2兩半,丁香皮(銼)2兩,青橘皮2兩,陳橘皮(各湯浸去白,焙)2兩,白朮2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半兩,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硇砂(别研,水飛)3錢,牽牛子(炒熟,搗末)3兩,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存性)4錢。 主治:脾胃虛寒,宿食不消,心腹刺痛,不思飲食。
金液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組成:京三棱(炮)1兩,蓬莪朮(炮)1兩,白朮1兩,丁香皮(刮去粗皮)1兩,牽牛子(麸炒)1兩,青橘皮1兩,陳橘皮(并湯浸,去白焙)1兩,肉豆蔻(大者,去殼)1兩,檳榔(炮)1兩,乾薑(炮)半兩,丁香半兩,硇砂(研)半兩,巴豆半兩(和皮秤,去皮,研如膏,紙壓去油盡,以不污紙爲度)。 主治:脾積痞氣,痰逆惡心,腹脅滿悶,胸膈噎塞,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