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水銀丸

DA TONG SHUI Y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20%
腎經 18%
脾經 14%
肺經 7%
胃經 7%
膽經 5%
大腸經 0%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通水銀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核心成分水銀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具有獨特的療效。水銀在傳統中藥中被認為能夠解毒、消腫、止痛,並能快速進入人體,發揮其療效。其具有的重金屬特性,使其在特定病症(如某些皮膚病或腫瘤)治療中,能夠達到迅速而明顯的效果。

然而,水銀的使用亦充滿爭議,因其毒性較強,長期或過量攝入可能對人體造成重大危害,包括損害腎臟和神經系統。因此,在使用以水銀為成分的中藥時,必須謹慎考量個體差異及病情,並遵循適當的劑量和用法,以降低中毒風險。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於水銀的使用在中醫界也逐漸趨於謹慎,許多醫師和研究者提倡尋找替代藥物,以便在保留療效的同時,減少對患者健康的負面影響。

「大通水銀丸」方劑中加入「鉛丹」,其原因如下:

  1. 引導藥性: 鉛丹性燥熱,能引導水銀入血,使其藥力直達病竈,發揮其驅除寒濕、止痛止瀉的功效。
  2. 降低毒性: 水銀毒性強,鉛丹可與之結合,減輕水銀的毒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然而,鉛丹本身亦有毒性,故此方劑使用需謹慎,並非隨意可服用,需經專業醫師診斷後方可使用。

大通水銀丸是傳統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因為硃砂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硃砂,化學成分為硫化汞,具有安神、鎮靜的功效,傳統上常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此外,硃砂還被認為能清熱解毒,對一些熱性病症有輔助療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硃砂的主要成分汞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並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傳統中醫對於藥物的配伍非常講究,硃砂在大通水銀丸中的運用,是在考量其療效和安全性後的結果。整體來說,硃砂的添加能夠增強方劑的效果,同時也提醒使用者應注意劑量及用藥方式,以避免潛在的副作用。

大通水銀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因為雄黃(As2S2)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在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視為具備清熱解毒、殺蟲驅邪的功效。

雄黃中的砷成分使其在治療一些由病邪引起的狀況時,能夠迅速且有效地消除體內的病理因素。特別是在中醫的觀點來看,雄黃還能夠淨化血液,促進新陳代謝,對於某些毒素或病原體具有抑制作用。此外,雄黃的辛辣性質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強化免疫系統。

然而,由於雄黃含有砷,其使用需謹慎,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造成毒性反應。因此,在服用大通水銀丸時,往往是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其療效並減少副作用的風險。

大通水銀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基於其特性與功效。硫磺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具有溫熱特性的藥材,能夠驅寒、解毒、通絡,常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病及某些風濕類疾病。此外,硫磺在中藥中通常被用於增強藥物的活性,能夠提高方劑的療效。

大通水銀丸的主要成分為水銀,水銀的性質陰寒,可能會導致體內的寒濕積聚。因此,加入硫磺可以平衡方劑中的寒熱,增強療效,防止因水銀的陰寒特性而可能產生的不適。同時,硫磺的解毒作用也能夠輔助水銀的排出,有助於減少其副作用,提升整體療效。透過這種劑型的設計,中醫希望達到陰陽平衡,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與康復。

大通水銀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尤其是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而其成分之一的硇砂(即硃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因其具有毒性,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從而達到消炎、解毒的效果。

硇砂在經過適當的炮製後,其毒性會被降低,並與其他中藥成分配伍,使其功效更加明顯。在大通水銀丸中,硇砂的添加使得方劑能更有效地對抗體內的病邪,增強治療效果。此外,硇砂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進一步幫助消腫消炎。

綜上所述,硇砂在大通水銀丸中的使用,主要是為了增強方劑的解毒消炎功效,並透過合理的調配使其在臨牀治療中發揮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大通水銀丸介紹

中藥方劑「大通水銀丸」,主要成分為水銀、鉛丹、硃砂、雄黃、硫磺、硇砂,是傳統中醫治療中風的一種方劑。中風是指人體因氣血逆亂、經絡阻滯,導致半身或全部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在中醫裡,中風又稱「卒中」、「擊中」、「偏枯」等,通常以偏癱、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肢體麻木等症狀表現。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硫磺

硫磺為傳統中藥,性溫、味辛,歸肝、腎、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中醫常用硫磺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硫磺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 硃砂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 雄黃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 鉛丹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鉛丹辛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鉛丹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 硇砂

硇砂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痔瘡出血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大通水銀丸」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引起的偏癱、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肢體麻木等症狀。該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每種中藥材都有其獨特的功效,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但由於該方劑含有水銀、硃砂等有毒成分,因此使用時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水銀1兩,鉛丹(研)1兩,丹砂(研)1兩,胡粉(研)1兩,鉛霜(別研,候藥成入)1兩,雄黃(研)1兩,硫黃(先以銚子銷熔,熟帛捩,入水銀,柳杖子急攪,結砂子,搗研)1兩,硇砂(以水銀、硫黃、雄黃、丹砂同研)1兩,曾青1兩(別研,次以曾青、鉛丹、胡粉同研)。
上九味,先將水銀砂子、雄黃、丹砂、硇砂研,入湖南瓶子中實築,次以曾青、沿丹、胡粉實築,用蓋子蓋訖,用六一泥固濟,留縫一寸不泥,合火炙令乾;先以文火養一日夜,後用武火從午時燒至申時,通赤,縫中有煙焰,藥氣起,即抽火向後,急泥合縫;用篩了淨灰蓋窨瓶子,候至來日,冷即開取藥出,搗羅,下用篩了濕淨砂土攤開,上以重抄紙三重襯,置藥在上,上更以三重抄紙蓋,細勻灑濕土,以盆合蓋,經三日夜,每日微灑水,日滿取藥;再入鉢與鉛霜一味同研勻,用爛蒸青州大棗,取肉研如膏,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至2丸,用豆淋酒送下,空心、午時、夜臥服。未汗,用熟生薑稀粥投之,汗出即愈。
慎外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不宜孕婦及兒童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通水銀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水銀1兩,鉛丹(研)1兩,丹砂(研)1兩,胡粉(研)1兩,鉛霜(别研,候藥成入)1兩,雄黃(研)1兩,硫黃(先以铫子銷熔,熟帛捩,入水銀,柳杖子急攪,結砂子,搗研)1兩,硇砂(以水銀、硫黃、雄黃、丹砂同研)1兩,曾青1兩(别研,次以曾青、鉛丹、胡粉同研)。 主治: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