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通青金丹」中加入金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金」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貴金屬,具有安神定志、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等功效。 古人認為,金箔入藥可增強藥效,並能更好地調節人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金箔本身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惰性,不易與其他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可以作爲藥引,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 此外,金箔在服用後會在胃中形成薄膜,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胃部造成刺激。
大通青金丹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能平息心火、安定神志,用於治療心悸、失眠、驚癇等症狀。
- 清熱解毒: 硃砂亦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治療熱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
雖然硃砂具有上述功效,但因其含有汞元素,長期服用可能造成慢性中毒,故需謹慎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大通青金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硫磺,主要原因可以從其藥理作用和治療目的來分析。硫磺具有發汗解表、利尿排毒的特性,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濁氣和有害物質。在中醫理論中,體內的邪氣和毒素會導致多種疾病,做為一種解毒藥,硫磺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自我調節的能力。
此外,硫磺被認為對於某些皮膚病和關節炎有良好的療效,能夠減少炎症,改善皮膚狀況。因此,在大通青金丹中加入硫磺,有助於達到除熱、排毒、消腫的效果,符合方劑的整體功能設計。
總之,硫磺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解毒療效,也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於身體,促進健康恢復。
大通青金丹中加入紫石英,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紫石英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因熱毒上炎引發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鎮心安神: 紫石英還具有鎮心安神之功效,對於因心火亢盛、神經衰弱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大通青金丹中加入紫石英,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等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大通青金丹中含有水銀,其原因主要為:
- 古法觀念: 古代醫學認為水銀具有「解毒」、「辟邪」等功效,用於治療一些頑固性疾病。水銀的毒性也因此被忽略或淡化,導致其被廣泛應用於藥方中。
- 臨牀效果: 水銀在一定劑量下,確實能起到某些治療效果,如抗炎消腫、止痛等。但其毒性極強,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和使用時間,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健康損害。
現今醫學已明確水銀的毒性,並不再將其用於藥物治療,大通青金丹等含水銀的古方已不適用於現代醫療。
大通青金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鉛丹(又名鉛鈣)。鉛丹在中醫藥中通常被用作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特別是在解毒和消炎方面。鉛丹主要含有鉛,雖然其在古代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 medicinal 相性,但由於鉛具有毒性,因此其使用受到嚴格的限制。
在中醫的理論中,鉛丹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適用於一些熱象病症。不過,現代醫學已經認識到鉛的毒性,長期接觸或攝入鉛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健康風險,例如神經系統損傷和腎功能損害。因此,現代的中醫藥製劑中,特別是在強調安全性的情況下,鉛丹的使用逐漸減少,甚至被禁止。
總而言之,雖然大通青金丹中包含鉛丹可能是基於古代中醫的理論和經驗,但隨著對鉛毒性認識的提高,對於該成分的使用必須謹慎並遵循當前的安全標準。
大通青金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粉,這在現代醫學中受到廣泛的爭議。鉛粉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具有特定的藥效,主要是因為其被認為能夠“重鎮”某些症狀,例如果癥、癲癇等。然而,鉛的毒性以及在人體內的累積效應,使得其在現代醫學中被視為有害物質。
鉛是一種重金屬,對神經系統和多個臟器有潛在的危害。長期接觸或攝入鉛會導致鉛中毒,影響腦部、腎臟及血液系統。因此,儘管在歷史上中醫曾使用鉛粉,現代醫學強調用藥安全,對鉛的使用持否定態度。
總之,大通青金丹中鉛粉的使用反映了古代醫學對於藥物組成的理解,然而由於其安全性問題,當前已不建議使用含鉛的方劑。
大通青金丹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解毒、消腫、止痛,並且常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疾病和腫瘤。在其組成中包含雄黃,主要由於雄黃的獨特藥理特性。雄黃是一種含硫化合物,對某些細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其在中醫中被用作解毒藥物,能夠清除體內的異物和毒素。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燥濕消腫的效果,進而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減輕腫脹和疼痛。儘管雄黃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合理用量下,能夠促進療效。因此,在大通青金丹的配方中,雄黃的加入使得方劑的解毒和抗炎效果更為顯著,增強整體療效。使用時需謹慎,以便發揮其最大療效而不致於引起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通青金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涵蓋多種風症相關疾患,如:
- 中風癱瘓風:肢體痿廢不用,因風痰瘀阻經絡。
- 手足攣急風:筋脈拘攣,屬風邪夾寒或內風擾動。
- 口面歪斜風:類似面癱,風痰阻絡所致。
- 癲癇風、狂風邪風:精神異常、驚厥抽搐,與內風痰火擾神有關。
此方以「金石重鎮」與「祛風豁痰」為核心,結合「通絡開竅」之效,針對風痰壅滯、神魂不寧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解析
- 曾青(螺髻者為上):
性寒,能「明目鎮驚,平肝息風」,善治風痰上擾。 - 金箔(49片):
重鎮安神,引藥入心肝,定驚癇狂躁。 - 丹砂(朱砂)、雄黃:
鎮心安神、辟穢化痰,二藥協同可治痰熱蒙蔽清竅。 - 硫黃、水銀(結砂子):
傳統「硫汞配對」,升煉後兼具溫陽通絡與鎮墜痰涎之效。 - 紫石英:
溫腎鎮怯,助陽氣以化風痰,兼能定驚悸。 - 胡粉(鉛粉)、鉛霜、鉛丹:
三藥皆含鉛,性沉降,可墜痰鎮驚,但須注意其毒性。 - 槐膠糊丸:
槐膠祛風通絡,輔助金石藥緩行藥力。
2. 組方邏輯
- 重鎮息風:金箔、朱砂、鉛類藥直折肝風內動,安定神魂。
- 化痰開竅:雄黃、硫黃、曾青攻逐風痰,通絡開閉。
- 溫通經絡:紫石英、硫黃溫陽化氣,助痰瘀消散。
- 外固內煉:以「六一泥」封固丹鼎,升煉藥性,強化金石藥協同作用。
3. 治療原理
此方屬「丹藥」範疇,針對風痰瘀血壅塞經絡、上蒙清竅之中風重症。其機理可分三層:
- 鎮降風陽:金石重藥抑制肝風內動,防氣血逆亂。
- 滌痰通絡:硫汞、雄黃等攻逐頑痰,疏通經脈閉阻。
- 安神定志:朱砂、金箔寧心安神,改善癲狂驚癇。
總結:大通青金丹以「金石霸藥」為主,強力鎮風痰、通經絡,適用於痰瘀交阻、風火相煽之急症,體現古代「煉丹濟急」的思路,然其藥性峻烈,須精準辨證施用。
傳統服藥法
曾青3分(螺髻者為上,研),金箔49片,丹砂(別研)1兩,硫黃(研)1兩,胡粉(研)1兩,紫石英(研)1兩,水銀3分(與硫黃結砂子,研),鉛霜(研)3分,鉛丹(與曾青末、紫石英末、定粉、鉛霜再同研)3分,雄黃(與沙子丹砂同研)3分。
上藥取一湖南燒藥瓶子並蓋,用六一泥固濟,火燲令乾;先下金箔20片,次下沙子,同研四味末,實按平;又下金箔20片,次下曾青,同研五味末,又實按令平;次又下金箔九片,始用蓋子,六一泥泥合蓋子,留縫1寸不泥合;用火法並再搗羅、出火毒及再研法,並與上方大通水銀丸同;用槐膠濃煮湯,去滓,停令溫,入白麵煮作稠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凡中風癱瘓風、手足攣急風、口面歪斜風、癲癇風、狂風邪風,並用溫酒下5丸至7丸,空心、日午、夜臥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通青金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通青金丹,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曾青3分(螺髻者爲上,研),金箔49片,丹砂(别研)1兩,硫黃(研)1兩,胡粉(研)1兩,紫石英(研)1兩,水銀3分(與硫黃結砂子,研),鉛霜(研)3分,鉛丹(與曾青末、紫石英末、定粉、鉛霜再同研)3分,雄黃(與沙子丹砂同研)3分。 主治: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