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恆山丸

TAO REN HENG SH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四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5%
心經 14%
肝經 10%
大腸經 10%
胃經 9%
三焦經 9%
腎經 5%
膀胱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桃仁恆山丸中包含常山,主要基於其 攻邪逐寒 的作用。常山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 清熱解毒、截瘧止痢 的功效。

方中以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為主,而常山則可 抑制寒邪凝滯,使活血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發揮其療效。同時,常山也能 減緩瘀血的形成,防止病情加重。

此外,常山對 脾胃濕熱、寒濕凝滯 引起的疾病也有較好的療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 標本兼治 的效果。

桃仁恆山丸中包含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藥性相合: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肺、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相輔相成,可共同發揮治療血瘀阻滯、經絡不通之症。

2. 方劑主治:桃仁恆山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經閉不通、痛經、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等。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改善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相關病症。

桃仁恆山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桃仁恆山丸以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為主,容易耗氣傷津,加入黃耆可補益脾氣,固護正氣,防止藥性過於偏寒,避免損傷脾胃,並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 促進瘀血消散:黃耆能補氣升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力更好地運行至病竈部位,加速瘀血消散,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黃耆的補氣作用也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桃仁恆山丸方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淡豆豉味甘微苦,性寒,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之效。配合桃仁、紅花等藥物,能清熱解毒,消散瘀血,緩解因風熱侵襲、血瘀所致的腫痛。

二、 利濕通絡,消腫止痛:淡豆豉能利濕通絡,促進水液代謝,對於因濕熱阻絡、血脈瘀滯所致的腫痛也有較好的療效。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通絡的功效,改善局部腫痛。

主治功效


桃仁恆山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雞峰普濟方》的記載,桃仁恆山丸主要用於治療癉瘧。癉瘧的特點是發作時間不固定,且症狀以發熱為主,無惡寒表現。方中各藥的功效相互配合,達到治療癉瘧的目的。

  • 常山: 為本方主藥,具有截瘧之功。古文中指出常山能「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其截瘧作用可能與其調節氣機、疏通經絡有關。現代研究也表明,常山中的生物鹼成分具有抗瘧原蟲的作用。
  • 桃仁: 具有「破癥瘕積聚、消腫散結」的功效。在癉瘧的病理過程中,可能存在氣血瘀滯、痰濁阻滯的情況,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病理狀態。
  • 黃耆: 具有「補虛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癉瘧患者,由於邪正交爭,正氣受損,黃耆可以扶助正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同時固表止汗,防止汗出過多,進一步耗傷正氣。
  • 淡豆豉: 具有「解熱發汗、宣肺平喘」的功效。其輕清宣散之性,有助於透邪外出,緩解發熱症狀。

綜合分析:

桃仁恆山丸以常山截瘧為主,配合桃仁活血化瘀,黃耆扶正益氣,淡豆豉解表透邪。四藥合用,共奏截瘧、扶正、祛邪之功。針對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的病機特點,通過調節氣機、疏通經絡、扶助正氣、透邪外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雞峰普濟方》中還記載了「靈霜丸」一方,也用於治療癉瘧,但其組成中含有砒霜、麝香等具有毒性或峻烈的藥物。相較而言,桃仁恆山丸的組成更為溫和,更符合現代中醫的用藥原則。

傳統服藥法


恆山1兩,桃仁1兩,黃耆1兩,香豉1合。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至發日,空心煎桃仁湯下十丸,於發時再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瘧疾發燒

相同名稱方劑


桃仁恆山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恆山1兩,桃仁1兩,黃耆1兩,香豉1合。 主治: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