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散

星星散

XING X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5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24%
肝經 16%
肺經 13%
大腸經 8%
膽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星星散中包含半夏,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微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星星散主治痰熱咳嗽,而半夏可以化解痰熱,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咳嗽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星星散中常配伍其他具有止嘔作用的藥物,例如生薑、陳皮等,共同發揮降逆止嘔的作用,緩解因痰熱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總體來說,半夏在星星散中起到化痰止嘔的作用,是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提高藥效。

星星散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之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天南星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消痰散結: 天南星亦具消痰散結之效。對於痰濁凝滯所致的咳嗽、哮喘、瘰癧等症狀,天南星可有助於化痰止咳、消散結塊。

因此,星星散中加入天南星,旨在發揮其祛風止痙、消痰散結的作用,以治療相關病症。

星星散中含有常山,其主要原因如下:

  1. 解表散寒:常山性溫,味苦,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之效,對於寒濕痺痛、風寒感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星星散中常山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有效地驅散寒邪,緩解患者的病痛。
  2. 溫陽散寒:常山還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凝滯等病症。在星星散中,常山與其他溫陽藥物配伍,可以增強溫陽散寒之效,提高治療效果。

星星散中包含草果,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星星散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草果可溫暖脾胃,驅寒止痛,緩解上述症狀。
  2.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 草果味辛,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其他藥材的吸收和藥效發揮。星星散中往往包含多種藥材,草果的加入可以促進藥物整體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因此,草果在星星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更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

星星散中包含陳皮,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理氣化痰,健脾開胃,助消化。星星散中常因其他藥物導致脾胃氣滯,或痰濕阻滯,陳皮能促進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
  2. 燥濕化痰:陳皮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氣重、痰多咳嗽等症狀,陳皮能有效祛除濕氣,化解痰液,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因此,星星散中加入陳皮,能有效改善脾胃氣滯、痰濕阻滯等症狀,達到整體療效。

星星散方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厚朴行氣燥溼: 星星散主治癥瘕積聚、腹脹氣滯,厚朴性溫,具有行氣消積、燥溼化痰之效,可助攻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消除癥瘕、改善腹脹的目的。
  2. 厚朴配合其他藥物: 方中其他藥物如枳殼、檳榔等,亦有行氣消積之功,厚朴與其合用,可增強行氣消積之力,使藥物效力更強,治療效果更佳。

星星散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是利用其消積導滯的作用。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殺蟲等功效。

當患者出現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氣反酸、大便不暢等症狀時,使用檳榔可以幫助消食導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此外,檳榔還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以治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病。因此,星星散方劑中加入檳榔,能夠綜合發揮其多種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星星散中包含秦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秦艽味苦性寒,善於祛除風濕寒邪,並能止痛。星星散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而秦艽能有效緩解疼痛,舒筋活絡,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清熱解毒: 秦艽除了祛風濕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星星散中可能含有其他熱毒之物,秦艽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清熱解毒,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星星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疏肝: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解表疏肝、昇陽解鬱的功效。星星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頭痛目眩等症,柴胡可解表散寒,疏肝解鬱,緩解症狀。

2. 調和諸藥: 柴胡在方中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星星散中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具有解表散寒之效,而柴胡可與之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並避免藥物寒涼太過,損傷脾胃。

星星散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有效祛除痰濕,改善因痰濕阻肺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星星散主治痰濕咳嗽,蒼朮的加入可發揮其燥濕化痰之效,有助於清痰利肺,緩解咳嗽症狀。

二、 健脾益氣:蒼朮還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痰濕與脾胃虛弱息息相關,蒼朮的健脾益氣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減少痰濕的生成,進而達到治療咳嗽的效果。

星星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

烏梅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肺經。其酸斂之性,可收斂腸胃,固澀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久瀉不止、便溏稀薄等症狀。

此外,烏梅亦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因脾胃虛弱、津液虧損引起的口渴。在星星散中,烏梅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因脾胃失調引起的腹瀉、口渴等症狀。

星星散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止嘔: 高良薑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星星散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高良薑的加入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氣,達到止嘔的效果。
  2. 行氣止痛: 高良薑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胃腸蠕動,緩解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胃痛、腹痛等症狀。星星散中加入高良薑,可以更好地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星星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瘧已表解,寒熱不止,服秦艽散未效者」。指瘧疾初起時,已用解表法(如秦艽散)驅散外邪,但寒熱往來症狀仍未消退的情況。此時病機可能轉為 痰濕阻滯、半表半裡樞機不利,或夾雜 食積、瘧毒伏留,需以化痰截瘧、調和脾胃為主,兼疏少陽氣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核心藥組配伍

  1. 化痰燥濕

    • 半夏、南星(制):化痰力強,針對瘧疾痰濕膠結之病機,尤其南星兼能散結解毒,化解瘧毒伏留。
    • 蒼朮、厚朴、陳皮:共奏「平胃散」之意,燥濕運脾,化解中焦濕阻,治痰濕生成之源。
  2. 截瘧殺蟲

    • 常山、草果、檳榔:常山為截瘧要藥,直接抑制瘧邪;草果芳香辟穢、化濕截瘧;檳榔破氣下行,兼殺蟲(古認為瘧與蟲積相關),三藥協力斷瘧根。
  3. 調和少陽樞機

    • 柴胡、秦艽:柴胡疏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秦艽退虛熱、通絡,二者延續秦艽散思路,針對寒熱往來。
  4. 溫中行氣

    • 良薑、烏梅:良薑溫胃散寒,防諸藥寒涼傷中;烏梅酸收,一則斂陰防燥藥傷津,二則與常山配伍(古方截瘧常用酸收藥佐制常山嘔逆之弊)。

輔助用藥特色

  • 桃柳枝、甘草:桃枝活血通絡,柳枝祛風除濕,二藥煎湯增強透邪外出之力;甘草調和藥性。
  • 酒水同煎:酒性辛散,助藥力通行經絡,強化截瘧效果。
  • 露宿雞鳴服:露宿取「天地清肅之氣」以祛穢毒;雞鳴時(陽氣初升)服藥,順應人體氣機升發,助藥力驅邪。

全方作用推論

此方以 化痰濕、截瘧毒 為主線,輔以 疏少陽、調脾胃,適用於瘧疾表解後,因痰濕內阻、瘧邪未清導致的寒熱不休。其組方層次:

  1. 治標:常山、草果直挫瘧邪,半夏、南星化痰開結,迅速控制症狀。
  2. 治本:蒼朮、厚朴等調理脾胃,斷痰濕之源;柴胡、秦艽調暢氣機,防邪復入。
  3. 佐制:烏梅、甘草緩和藥性,良薑護胃,體現「峻藥緩攻」之巧思。

全方體現 「化痰截瘧為主,和解脾胃為輔」 的治療邏輯,對瘧後餘邪夾雜痰濕者尤宜。

傳統服藥法


半夏(制)、南星、常山、草果、陳皮(制)、厚朴(制)、檳榔、秦艽、柴胡、蒼朮(制)、烏梅、良薑各等分。
上(口父)咀。酒、水各1盞,加桃、柳枝各7寸,甘草1寸,水煎,去滓,露1宿,發日雞鳴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解表散寒、清熱利濕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星星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引《如宜方》。 組成:半夏(制)、南星、常山、草果、陳皮(制)、厚朴(制)、檳榔、秦艽、柴胡、蒼朮(制)、烏梅、良薑各等分。 主治:瘧已表解,寒熱不止,服秦艽散未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