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瘧不二飲

JIE NUE BU ER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3%
大腸經 8%
腎經 5%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心經 2%
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檳榔,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1. 驅蟲止癢: 檳榔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的作用,瘧疾發作時,常伴隨腸胃不適,甚至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檳榔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燥濕止癢: 瘧疾常伴隨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檳榔性溫燥,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改善皮膚症狀,緩解患者不適。

此外,檳榔還具有行氣活血、降逆止嘔等功效,亦有助於改善瘧疾患者的整體狀態。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脾健胃: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對於瘧疾發作時常伴隨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芳香闢穢,驅散瘧邪:草果氣味芳香,能闢穢除濕,有助於驅散瘧邪,防止瘧疾反覆發作。

總之,草果在截瘧不二飲中起著溫中散寒、健脾胃和芳香闢穢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瘧疾患者的症狀,提高藥效。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知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降燥:瘧疾多因熱邪侵襲,造成高熱、神昏等症。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燥之功,可清解熱邪,緩解瘧疾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2. 配伍增效:截瘧不二飲中多使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材,知母的加入可以輔助藥效,使其清熱解毒之力更強,同時,知母也能緩解部分藥材的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川貝母性寒,入肺經,能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瘧疾常伴有發熱、咳嗽、喘息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幫助患者舒適度過瘧疾發作。

二、 解毒散結: 川貝母亦有解毒散結之效。瘧疾發作時,體內常有毒素積聚,川貝母可幫助排解毒素,減輕瘧疾的毒性反應,促進患者康復。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脾胃: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瘧疾多由濕邪困脾,氣機不暢而發,陳皮可理氣健脾,使藥物更易於進入脾胃,發揮療效。
  2. 降逆止嘔,緩解瘧疾症狀: 瘧疾發作時,常伴有嘔吐、腹痛等症狀,陳皮能降逆止嘔,緩解這些不適,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總之,陳皮在截瘧不二飲中起著理氣健脾、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藥物發揮最大療效,緩解瘧疾症狀,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瘧疾常伴隨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枳殼味苦性寒,善於疏肝理氣、和胃降逆,能解除肝鬱脾虛,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驅除瘧邪。
  2. 降逆止嘔:瘧疾發作時,常伴隨嘔吐、腹痛等症狀,枳殼能降逆止嘔,緩解患者不適,有助於提高療效。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化痰止嘔:瘧疾發作時常伴隨濕邪困脾、痰濁阻肺,引發嘔吐。半夏性溫燥濕,善於燥濕化痰,能有效止嘔,緩解瘧疾發作時的症狀。
  2. 降逆止呃:瘧疾患者常出現呃逆,半夏味辛,能降逆止呃,使氣機順暢,減輕患者的痛苦。

總而言之,半夏在截瘧不二飲中發揮著燥濕化痰、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截瘧不二飲中包含常山,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常山為截瘧要藥,其性寒苦,善於清熱解毒,並能除瘧疾之寒熱。對於瘧疾發作時的寒熱往來、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等症狀,常山具有顯著的療效。

二、常山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其療效。例如,常山與柴胡、黃芩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的作用;與甘草等藥物配合,可緩解常山的毒性,使其更加安全有效。

截瘧不二飲中使用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酸斂止瀉,固澀止瘧: 烏梅性酸,味甘,入肝、脾、肺經。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瘧之功效。瘧疾常伴隨發熱、寒戰、腹瀉等症狀,烏梅能收斂腸胃,止瀉止痢,並能固澀止瘧,緩解瘧疾引起的腹瀉和虛汗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利濕化濁: 烏梅亦具清熱解毒、利濕化濁之效。瘧疾多由濕熱之邪侵襲所致,烏梅能清熱解毒,利濕化濁,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改善瘧疾的症狀。

綜上所述,烏梅在截瘧不二飲中發揮著收斂止瀉、固澀止瘧、清熱解毒、利濕化濁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截瘧不二飲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瘧疾常伴隨脾胃濕困,影響運化,蒼朮能健脾燥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濕氣導致的症狀。
  2. 祛風散寒: 蒼朮還能祛風散寒,而瘧疾發作常與外感風寒有關,蒼朮能驅散風寒,防止病情加重,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瘧疾。

截瘧不二飲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瘧疾發作時,常伴有肝氣鬱結、寒熱交替的症狀。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的功效,能調節肝氣,使寒熱之邪得以宣洩,達到解表止瘧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截瘧不二飲中其他藥物如青蒿、常山等,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痛的作用。柴胡與之配伍,可增強藥物的療效,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達到快速止瘧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截瘧不二飲」


中藥方劑「截瘧不二飲」由檳榔、草果、知母、川貝母、陳皮、枳殼、半夏、常山、烏梅、蒼朮、柴胡等組成,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感染疾病,可通過按蚊叮咬傳播。症狀包括間歇性發熱、頭痛、肌肉痠痛、盜汗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檳榔:味辛、苦,性溫。具有破氣、行氣、殺蟲、消積等功效。用於治療氣滯腹脹、食積不化、蟲積腹痛、瘧疾等症。
  2. 草果:味辛、溫。具有芳香化濕、溫中止瀉、消食化積、治瘧等功效。用於治療濕阻中焦、脘腹痞悶、泄瀉痢疾、瘧疾等症。
  3. 知母: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等功效。用於治療熱病傷津、骨蒸勞熱、肺熱咳嗽、腸燥便祕等症。
  4.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潤肺生津等功效。用於治療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
  5. 陳皮:味苦、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導滯等功效。用於治療胸悶腹脹、食積不化、脘腹疼痛、嘔吐泄瀉等症。
  6. 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寬中、消食導滯、降低血壓等功效。用於治療胸脅脹痛、食積不化、嘔吐呃逆、高血壓病等症。
  7. 半夏:味辛、苦,性溫。具有化痰降逆、止咳平喘、消食導滯等功效。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胸悶、食積不化、嘔吐泄瀉等症。
  8. 常山:味苦、辛,性溫。具有治瘧、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殺蟲等功效。用於治療瘧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蟲積腹痛等症。
  9. 烏梅:味酸、澀,性平。具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用於治療腹瀉泄瀉、肺虛久咳、口乾舌燥等症。
  10. 蒼朮:味苦、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濁、散寒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泄瀉、濕阻中焦、脘腹脹滿、風寒濕痹等症。
  11.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肝鬱氣滯、鬱熱頭痛、感冒發熱、冠心病等症。

總結:

中藥方劑「截瘧不二飲」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退燒止瘧、清熱解毒、祛濕健脾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瘧疾,以及其他熱症引起的感冒、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檳榔、草果、知母、貝母、陳皮、枳殼、半夏、常山、烏梅、蒼朮、柴胡。
上用酒1鐘,水1鐘,加生薑3片,煎至半鐘,露一宿,五更溫服,滓隔宿再煎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截瘧不二飲,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檳榔、草果、知母、貝母、陳皮、枳殼、半夏、常山、烏梅、蒼朮、柴胡。 主治:瘧疾已發4-5次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