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瘧飲

QU NUE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三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7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4%
肺經 16%
大腸經 8%
肝經 8%
心經 7%
腎經 5%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祛瘧飲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正氣:瘧疾為外感疾病,常導致脾胃氣虛,正氣不足,易於感受外邪。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固護正氣,有助於抵禦瘧疾的侵襲。
  2. 燥濕化痰,利水滲濕:瘧疾發作時,常伴隨寒濕困脾,痰濁內阻。白朮能燥濕化痰,利水滲濕,消散脾胃之濕邪,有助於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發冷、腹痛等症狀。

祛瘧飲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 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止痛 的功效,針對瘧疾的病機起到以下作用:

  1. 燥濕健脾:瘧疾常伴隨脾胃濕困,影響氣血生化,蒼朮能燥濕健脾,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改善體質,抵禦瘧疾的侵襲。
  2. 祛風散寒:瘧疾多因外感風寒濕邪入侵,蒼朮能祛風散寒,驅散寒邪,解除瘧疾的病因。

此外,蒼朮還有 行氣止痛 的功效,可緩解瘧疾發作時的寒熱、頭痛等症狀,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祛瘧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燥濕止癢的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疏肝理氣作用可調暢氣機,有助於緩解瘧疾發作時引起的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同時,青皮的燥濕止癢功效也能改善瘧疾引起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此外,青皮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進一步輔助治療瘧疾。

祛瘧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瘧疾常伴有脾胃氣虛,濕濁內阻,導致胸悶氣短、脘腹脹滿等症狀。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有助於緩解瘧疾患者的脾胃不適,提升抗病能力。
  2. 行氣止痛,助藥力達邪:瘧疾發作時,常伴有寒熱往來、頭痛發熱等症狀。陳皮的理氣止痛作用,能舒緩經脈氣血流通不暢導致的疼痛,並能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運行,使藥力更有效地達邪驅病。

草果在祛瘧飲中主要起著溫脾燥濕、理氣消食的作用。

首先,草果溫脾燥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瘧疾發作常伴隨脾胃虛弱、濕氣困阻等症狀,草果溫脾燥濕,可扶正祛邪,增強機體對瘧疾的抵抗力。

其次,草果理氣消食,有助於緩解瘧疾發作時的消化不良和腹脹等症狀。瘧疾發作時,患者常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草果理氣消食,可促進消化,緩解這些症狀,提高患者的營養吸收。

因此,草果在祛瘧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增強患者體質,改善消化功能,有效緩解瘧疾症狀。

祛瘧飲方劑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厚朴燥濕健脾:瘧疾常伴有脾胃濕困,影響氣血生化,導致正氣不足。厚朴性溫,味辛,能燥濕健脾,消食導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瘧疾引起的脾胃不適。

二、 厚朴行氣化痰:瘧疾發作時,常伴有氣滯痰阻,影響肺氣宣降,加重病情。厚朴能行氣化痰,開宣肺氣,使氣機通暢,痰濁消散,有助於緩解瘧疾發作時的胸悶、咳嗽等症狀。

祛瘧飲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蟲止癢: 檳榔味辛、性溫,具有驅蟲止癢之功效。瘧疾常伴隨蚊蟲叮咬引起的瘙癢,檳榔可有效緩解此症狀,並抑制病原體的滋生。
  2. 溫脾燥濕: 檳榔入脾經,能溫脾燥濕,對於脾胃虛寒、濕氣困阻所致的瘧疾,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祛瘧飲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瘧疾常伴隨脾胃濕困,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病情。茯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能化解脾胃濕氣,改善脾胃功能,為機體提供充足的氣血,增強抗病能力。
  2. 寧心安神: 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隨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性平和,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能安撫患者心神,緩解精神壓力,有助於疾病康復。

祛瘧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祛瘧飲中常含有多種性味偏寒、偏燥的藥材,如青蒿、常山等,甘草的加入可減緩其寒燥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為平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疲勞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藥物療效。瘧疾患者常伴有氣虛乏力等症狀,甘草的補氣作用可改善患者體質,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祛瘧飲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止嘔:瘧疾常伴隨發熱、惡寒、嘔吐等症狀,高良薑辛溫,可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緩解患者的胃腸不適。
  2. 祛寒解表:高良薑具有驅寒解表之效,可助於驅除瘧疾的寒邪,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此外,高良薑還具有行氣止痛、溫經散寒等功效,在治療瘧疾時可起到輔助作用,使治療更全面有效。

祛瘧飲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因為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瘧疾的發病機理與濕邪、痰飲、氣逆等因素密切相關,而半夏能燥濕化痰,清除體內的濕濁,並能降逆止嘔,緩解瘧疾發作時的惡心嘔吐等症狀。此外,半夏還有解毒的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半夏的加入對於祛除瘧疾的病邪、緩解症狀、促進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祛瘧飲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瘧疾屬外感病邪,侵襲人體正氣,導致正氣虛弱。人參味甘性溫,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功效,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瘧疾的侵襲。
  2. 補氣養血,改善氣血運行:瘧疾發作時,常伴有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人參能補氣養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的體質,有助於恢復健康。

因此,祛瘧飲方劑中加入人參,旨在補氣扶正,增強機體抵抗力,並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祛瘧飲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酸斂止瀉:烏梅味酸,性斂,入脾、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瘧疾常伴隨脾胃虛弱,導致腹瀉,烏梅可收斂腸道,止瀉止痢,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

二、 清熱解毒:烏梅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暑,並可解毒消腫。瘧疾發作時,常伴隨發熱、口渴、身體痠痛等症狀,烏梅可清熱解毒,緩解症狀,並有助於清除瘧疾毒素。

主治功效


祛瘧飲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祛瘧飲,為治療瘧疾的方劑,諸多醫籍記載其主治「瘧經歲月不癒,諸藥不效者」,意指針對久治不癒的瘧疾而設。其組成成分及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面向分析:

一、 方劑組成與藥物功效:

不同醫籍記載的祛瘧飲組成略有差異,但核心藥物多有重疊,常見藥物包括:白朮、蒼朮、青皮、陳皮、草果、厚朴、檳榔、茯苓、甘草、高良薑、半夏、人參、烏梅(或紅梅)。 我們將這些藥物按其功效歸類分析:

  • 健脾益氣,化濕利水: 白朮、蒼朮、茯苓、人參 此組藥物是祛瘧飲的基礎,瘧疾久拖不愈,往往傷及脾胃,導致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水濕停聚,因此,健脾益氣、化濕利水是根本之策。白朮、蒼朮燥濕健脾,茯苓利水滲濕,人參大補元氣,共同扶正固本,提升機體抗病能力。

  • 行氣解表,溫中止痛: 青皮、陳皮、草果、厚朴、高良薑、檳榔 瘧疾常伴有氣滯、寒邪、濕邪等,此組藥物針對這些病邪進行調理。青皮、陳皮疏肝理氣,行氣解鬱;草果、高良薑溫中散寒,溫通經絡;厚朴行氣燥濕,消積導滯;檳榔行氣止痛,消積殺蟲。

  •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半夏 瘧疾過程中,常伴隨濕邪困脾,痰飲內生,甚至出現嘔吐等症狀,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改善相關症狀。

  • 調和諸藥: 甘草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使諸藥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二、 治療原理:

祛瘧飲的治療原理,基於整體觀的辨證論治,並非單純針對瘧邪,而是著眼於整體的臟腑功能失調:

  1. 扶正祛邪: 方中健脾益氣藥物(白朮、蒼朮、茯苓、人參)扶助正氣,提升機體免疫力;行氣解表藥物(青皮、陳皮、草果、厚朴、高良薑、檳榔)則祛除病邪,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2. 脾胃為本: 瘧疾久病,脾胃受損嚴重,影響氣血生化,故方中多用健脾益氣、化濕利水的藥物,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恢復其運化水濕的能力。

  3. 多靶點作用: 方中藥物多具多種功效,並非單純針對某一病邪,而是從多個角度,多個靶點來治療瘧疾,例如:既能化濕,又能行氣;既能健脾,又能益氣,多方面協同作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三、 不同醫籍記載的差異分析:

不同醫籍記載的祛瘧飲組成雖有差異,反映出不同醫家根據臨牀經驗的調整,以及對病機理解的細微差別,例如,《景嶽全書》中提到的祛瘧飲,更強調的是針對“火盛氣強”的患者,故在藥物選擇上有所側重。這也說明中醫方劑具有靈活性和個性化治療的特點。

總而言之,祛瘧飲以健脾益氣、化濕利水為核心,並輔以行氣解表、燥濕化痰等措施,針對瘧疾久治不愈,脾胃受損的情況,從整體上調整臟腑功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其多種藥物協同作用,多靶點治療的策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方劑的組成及加減,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

傳統服藥法


知母(去毛,淨,鹽酒炒過)5錢,貝母(去心)9分,陳皮(去白)1錢,山楂肉1錢,枳實(去瓤)1錢,檳榔8分,柴胡(去苗,淨)7分,紫蘇1錢,甘草(去皮,炙)3分。
用水2鐘,煎至1鐘,滓亦用水2鐘,煎至8分,俱露1宿,臨發日天明服頭煎,未發前1個時辰服2煎。
瘧疾三發後可用,因其衰而減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祛瘧飲, 出處:《準繩·類方》卷一。 組成:知母(去毛,淨,鹽酒炒過)5錢,貝母(去心)9分,陳皮(去白)1錢,山楂肉1錢,枳實(去瓤)1錢,檳榔8分,柴胡(去苗,淨)7分,紫蘇1錢,甘草(去皮,炙)3分。 主治:瘧疾。

祛瘧飲,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白朮1錢2分,蒼朮1錢2分,青皮1錢2分,陳皮1錢2分,草果1錢2分,厚朴1錢,檳榔1錢,茯苓1錢,甘草1錢,良薑1錢,半夏1錢,人參3錢,烏梅3個。 主治:瘧經歲月不癒,諸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