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哮寧

咳哮寧

KE XIAO N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8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肝經 12%
脾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2%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咳哮寧方劑中包含紫菀,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降氣、溫肺化痰的作用。其對於風寒咳嗽、痰多喘咳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紫菀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因寒邪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咳哮寧方劑中加入紫菀,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咳喘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咳哮寧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對於風寒咳嗽、燥咳、痰多等症狀,杏仁能有效改善,減輕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狀。

二、宣肺平喘: 杏仁中的苦杏仁苷,經過酶的分解,可生成氫氰酸,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對於氣喘、喘息、呼吸困難等症狀,杏仁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咳哮寧方劑中加入杏仁,能有效發揮其潤肺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咳哮寧方劑中包含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的作用。咳嗽哮喘多因肺熱或風熱所致,菊花能清肺熱,散風熱,並能疏通肺氣,利於止咳化痰,改善呼吸道症狀。同時,菊花亦可清肝明目,改善因肝火上炎導致的頭暈目眩等症狀,與方劑整體清熱解毒,疏風止咳的功效相輔相成。

咳哮寧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對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哮喘,細辛可溫肺散寒,使肺氣通暢,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2. 宣通鼻竅,利氣行水: 細辛亦能通鼻竅,利氣行水,對於寒邪阻滯、鼻塞不通、呼吸不暢的情況,細辛有助於宣通鼻竅,改善呼吸,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咳哮寧方劑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收斂止咳: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收斂止咳之效。其富含鞣質,能收斂肺氣,止咳喘,適用於肺虛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2. 清熱解毒: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清熱解毒,並可抑制細菌生長,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哮喘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五倍子在咳哮寧方劑中,可發揮收斂止咳、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哮喘等症狀。

咳哮寧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經,能清肺熱、燥濕化痰,對於因肺熱、痰濕引起的咳嗽、哮喘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止咳平喘: 黃芩還能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並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黃芩在咳哮寧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是治療咳嗽、哮喘的常用藥材。

咳哮寧方劑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肺散寒,止咳化痰:花椒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之效。對於寒邪客肺、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哮喘,花椒能溫肺散寒,宣肺止咳,並能化痰止喘,緩解咳喘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花椒常與其他溫肺化痰的藥物,如麻黃、杏仁等配伍使用,相互協同,增強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效果,進一步達到治療咳喘的目的。

咳哮寧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考量其收斂止咳、燥濕化痰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有收斂止咳、燥濕化痰的作用。對於咳嗽痰多、痰白稀薄、兼有肺氣虛弱者,白礬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起到輔助治療作用。此外,白礬還能清熱解毒,對於某些因熱邪犯肺所引起的咳嗽,亦有一定療效。

咳哮寧方劑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養陰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歸肺、心、胃經。其潤肺止咳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肺燥咳嗽、乾咳無痰等症狀。同時,麥門冬能養陰生津,滋潤肺燥,對因肺陰不足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將麥門冬納入咳哮寧方劑,旨在通過其潤肺止咳、養陰生津的功效,有效緩解咳嗽、哮喘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咳哮寧方劑中加入皁莢,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宣肺止咳:皁莢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消痰散結之效。其對於肺熱咳喘、痰多粘稠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可有效緩解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二、 清熱解毒:皁莢亦具清熱解毒之功,能清熱化痰,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喘息、喉嚨腫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咳哮寧方劑中加入皁莢,旨在通過宣肺止咳、清熱解毒,達到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目的。

咳哮寧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藥性,調和諸藥: 甘草性甘平,入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能避免其他藥材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性更柔和,更易於服用。
  2. 潤肺止咳,益氣補脾: 甘草能潤肺止咳,益氣補脾,有助於緩解咳嗽、哮喘等症狀,並增強機體抵抗力,提升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咳哮寧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調節其他藥材的藥性,更能發揮自身的潤肺止咳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咳哮寧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咳哮」,即咳嗽兼見哮鳴氣逆之症。古代醫家認為,哮證多因痰飲伏肺,遇外邪引動而發,痰阻氣道,肺失宣降,故咳喘並作。本方針對痰、氣、風、火四者互結的病機,以止咳平喘、袪痰解哮為主要目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袪痰降氣,疏通肺絡

  • 旋覆花、紫菀:性溫潤,主降氣化痰,兼能止咳,針對痰阻氣逆的病機。
  • 豬牙皂角、明礬:前者辛咸滌痰開竅,後者酸澀收斂,合用可攻逐頑痰,化解痰壅氣閉之急。

2. 宣肺止咳,辛透開閉

  • 杏仁:苦辛宣降,開肺氣之鬱閉,為止咳平喘要藥。
  • 細辛、鵝不食草:辛溫走竄,通鼻竅、散風寒,解表邪引動內伏痰飲之勢。

3. 清熱瀉火,防痰熱膠結

  • 黃芩、野菊花:苦寒清肺熱,防痰鬱化火,尤其黃芩善清上焦肺火,野菊花兼散風熱。
  • 五倍子:酸澀收斂,與清熱藥同用,可斂肺止咳而不留邪。

4. 溫散痰飲,調和寒熱

  • 花椒:辛熱溫中,散寒飲,助氣化以消痰濕,與清熱藥配伍,寒熱並調。
  • 麥冬、甘草:甘潤生津,防辛燥藥物耗傷肺陰,亦緩和皂角、礬石之峻烈。

5. 特殊配伍意圖

  • 明礬配五倍子:一澀一斂,固肺氣而減少痰涎分泌,適用於痰多咳喘日久者。
  • 鵝不食草配細辛:共解表邪,尤其針對鼻塞哮鳴者,取「肺開竅於鼻」之論。

三、整體方義
本方以「袪痰為主,寒熱並調」為核心,融滌痰、清熱、溫散、收斂四法於一體:

  • 針對痰飲:旋覆花、紫菀、皂角、明礬合力攻逐痰濁。
  • 針對氣逆:杏仁降氣,花椒溫通,恢復肺之宣降。
  • 標本兼顧:清熱防痰火,溫散除痰根,甘潤護正氣。

適用病證推論
臨床可能見「咳喘痰多、胸膈滿悶、痰黏或清稀夾泡沫、遇寒誘發或久咳化熱」,屬痰氣交阻、寒熱錯雜之咳哮證。

傳統服藥法


旋復花25公斤,紫菀25公斤,杏仁30公斤,野菊花30公斤,鵝不食草12.5公斤,細辛12.5公斤,五倍子12.5公斤,黃芩35公斤,花椒5公斤,明礬10公斤,麥冬20公斤,豬牙皂角7.5公斤,甘草粉7.5公斤。
止咳解哮,平喘祛痰。
上藥共製成180000片。
每服2-4片,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神經性厭食症咳嗽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咳哮寧, 出處:《古今名方》引天津市第三中藥廠方。 組成:旋復花25公斤,紫菀25公斤,杏仁30公斤,野菊花30公斤,鵝不食草12.5公斤,細辛12.5公斤,五倍子12.5公斤,黃芩35公斤,花椒5公斤,明礬10公斤,麥冬20公斤,豬牙皂角7.5公斤,甘草粉7.5公斤。 主治:止咳解哮,平喘祛痰。主治:咳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