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塌氣丸中加入胡椒,主要原因有二:
- 溫中散寒,助藥力: 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可助木香、厚朴等藥物溫暖脾胃、行氣止痛,進一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
- 闢穢除腥,調和氣味: 木香塌氣丸中包含多種中藥,其中部分藥材帶有腥味或氣味較重,胡椒的辛香氣味可以闢穢除腥,調和藥材氣味,使藥丸更容易入口,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應性。
木香塌氣丸中加入草豆蔻,主要基於其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的功效。
草豆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腹部疼痛。
木香塌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草豆蔻的加入,可以溫中散寒,促進脾胃功能,配合木香行氣止痛,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木香塌氣丸中含有木香,其原因如下:
- 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塌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引起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疏肝理氣,緩解氣機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健脾益胃:木香還具備健脾益胃的作用,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木香能起到調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塌氣的效果。
木香塌氣丸中加入全蠍,是基於中醫理論中的「以毒攻毒」和「引藥入肝」的原則。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的功效。
方劑中使用全蠍,主要針對肝鬱氣滯、氣機不暢導致的胸悶氣短、腹脹疼痛等症狀。全蠍的辛寒之性,可以疏肝理氣,散結止痛,同時也能引導藥物深入肝經,更有效地治療肝氣鬱結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木香塌氣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腫脹」,尤以氣滯水停所致之腫脹為宜。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脾胃氣機壅滯,水濕不化,或寒邪凝結,導致胸腹脹滿、肢體浮腫,甚則陰囊洪腫。方名「塌氣」即寓破滯降氣、消脹除滿之意,契合其主治核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行氣破滯,通調三焦
- 木香為君藥,辛溫香烈,擅行脾胃、大腸之滯氣,兼能醒脾化濕。
- 青皮、陳皮協同疏肝破氣(青皮)與理脾和胃(陳皮),一散一緩,調暢中焦氣機。
- **蘿蔔子(萊菔子)**炒用降氣消痰,專治痰食積滯之脹滿,與木香、青皮共奏「通則不脹」之效。
溫中散寒,燥濕開結
- 胡椒、草豆蔻性味辛熱,溫中散寒,醒脾化濕。草豆蔻麵裹煨用,減其燥烈,增其溫澀之性,尤善解除寒濕困脾之痞滿。
- 蠍尾(全蠍之尾)具走竄之性,能通絡逐濕,古人取其「以毒攻毒」之意,針對頑固水濕停聚之腫脹。
標本兼顧,內外並治
- 內服方以行氣溫中為主,佐以降痰(萊菔子)、通絡(蠍尾),俾氣行則濕化,寒散則脹消。
- 外敷膏(滄鹽、乾薑、白麵)針對陰囊洪腫,取乾薑溫陽散寒、滄鹽滲濕軟堅,白麵為賦形,共奏局部溫通之效,輔助內服藥力。
三、推理可能的功效延伸
根據組方特點,此方除傳統記載之腫脹外,或可推測用於:
- 寒濕氣滯型腹脹:如慢性胃炎、腸功能紊亂之脘痞噯氣。
- 水腫初起屬實證者:如肝硬化腹水初期,伴見舌苔白膩、脈沉弦。
- 小兒疳積腹脹:方中「麻子大」丸劑及桑白皮湯下法,體現對小兒脾胃虛弱夾滯的調理思路。
四、治療原理總結
全方以「辛溫行氣」為主軸,輔以「溫散寒濕」「消痰通絡」,符合《內經》「潔淨府,去菀陳莝」之法。其組方嚴謹,內外兼施,體現古代醫家對氣、水、寒三者互結病機的立體調控,尤重脾胃氣機之樞紐作用。
傳統服藥法
陳皮半兩(去白),蘿蔔子半兩(炒),胡椒3錢,木香3錢,草豆蔻3錢(面裹,燒,去皮),青皮3錢(去白),蠍尾2錢半(去毒)。
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後溫米飲湯送下。小兒為丸,如麻子大,每服10丸,桑白皮湯送下,日3次。
忌油膩,服白粥百日,重者一年。
如陰囊洪腫水冷,次用滄鹽,乾薑、白麵各三錢,水和膏,攤紙上塗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香塌氣丸, 出處:《脈因證治》卷下。 組成:胡椒2錢,草蔻2錢(面裹,煨),木香2錢,蠍梢3錢5分(去毒)。 主治:腫脹。
木香塌氣丸, 出處:《元戎》卷十。 組成:丁香2錢,胡椒2錢,鬱李仁4錢,蠍尾半兩,木香半兩,檳榔半兩,枳實1兩,白牽牛1兩。 主治:單腹脹。
木香塌氣丸, 出處:《醫學發明》卷六。 組成:陳皮半兩(去白),蘿蔔子半兩(炒),胡椒3錢,木香3錢,草豆蔻3錢(面裹,燒,去皮),青皮3錢(去白),蠍尾2錢半(去毒)。 主治:中滿腹脹,下焦虛損者。
木香塌氣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三。 組成:木香1兩,青皮1兩,陳皮1兩,白豆蔻仁1兩,縮砂仁1兩,荊三棱1兩(炮),蓬莪朮1兩(炮),蓽澄茄1兩,蘿蔔子1兩,枳實1兩(麸炒),威靈仙3兩(去土)。 主治:胸膈氣痞,痰實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