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麻藥

WAI FU MA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4%
肺經 14%
心經 13%
大腸經 5%
胃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5%
脾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外敷麻藥中包含烏頭的原因主要在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烏頭(Aconitum)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具備強烈的鎮痛和麻痹特性,常用於治療各種疼痛症狀。其主要成分烏頭鹼(aconitine)能夠抑制神經傳導,減少疼痛感受,因此在外敷麻藥中應用可以迅速緩解疼痛,達到局部麻痺的效果。

此外,烏頭亦具溫經散寒的作用,對於寒邪所引起的肌肉痠痛,具有良好的療效。然而,由於烏頭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特別注意劑量及使用方法,以避免中毒的風險。因此,在製作外敷麻藥時,通常會與其他藥材配伍,以達到安全且有效的療效。選擇烏頭作為組成成分,確實是基於其強大的麻醉和鎮痛功效,但須謹慎使用,確認合適的劑量和配方。

蟾酥是中藥中的一種特殊成分,由蟾蜍分泌的腺體採集而來,主要成分包括蟾酥酸等,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在外敷麻藥的方劑中加入蟾酥,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蟾酥具有強效的麻醉作用,能夠迅速減輕局部疼痛,對於急性損傷或手術後的疼痛控制尤為有效。其次,它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消腫功能,能夠幫助減少患處的腫脹與紅腫,有利於改善受影響部位的血液循環。此外,蟾酥還具有一定的抗菌特性,能夠預防外敷部位的感染,促進傷口的癒合。

綜合來看,蟾酥因其多重藥理作用而被廣泛應用於外敷麻藥中,能有效提升療效,為患者提供更好的疼痛緩解和康復體驗。然而,由於蟾酥的來源受限,以及其毒性,必須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使用。

中藥方劑中,外敷麻藥配方加入胡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通止痛: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外敷時,胡椒的辛辣刺激能局部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溫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引藥入經:胡椒辛溫走竄,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藥效。在麻藥方劑中,胡椒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麻痺神經,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之,胡椒在麻藥方劑中起到溫通止痛、引藥入經的作用,有助於提升麻藥的效果。

天南星在中藥外敷麻藥方劑中作為重要成分,其麻醉止痛作用與其所含的生物鹼有關。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其所含生物鹼能阻斷神經傳導,達到局部麻醉效果。同時,天南星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天南星在中藥外敷麻藥方劑中,能有效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是常用的麻醉止痛藥材。

細辛在中藥外敷麻藥方劑中,主要作用是溫經散寒、止痛,並輔以通經活絡之效。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外敷時,其辛溫之性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溫經散寒,緩解疼痛,且能疏通經絡,使藥物更易滲透,發揮更大的療效。此外,細辛還有抗炎作用,可減輕局部炎症反應,有助於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外敷麻藥」以烏頭、蟾酥、胡椒、天南星、細辛五味藥物組成,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癲癇、驚風、中風、水腫、腹水、肝硬化、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筋骨痠痛等症。

胡椒性溫,具有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等功效。胡椒辛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瀉,止呃止嘔,解毒之功。胡椒辛溫,能益脾胃,降氣行痰,溫中止瀉。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之功。胡椒,味辛性熱,入肺、胃經,具有下氣消痰的作用。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但天南星有毒,內服須謹慎,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蟾酥,性寒、味甘、辛、鹹,入心、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可治癲癇、驚風、中風、水腫、腹水、肝硬化、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筋骨痠痛等症。蟾酥有毒,應嚴格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服用。

中藥方劑「外敷麻藥」組成藥物各具特色,配伍使用,相輔相成,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但由於方劑中含有烏頭、蟾酥等有毒藥物,使用時應嚴格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傳統服藥法


川烏尖5錢,草烏尖5錢,蟾酥4錢,胡椒1兩,生南星5錢,生半夏5錢(一方加蓽撥5錢,一方加細辛1兩)。
敷於毒上,麻木,任割不痛。
上為末。
用燒酒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外敷麻藥時,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口腔。
  • 外敷麻藥後,要注意保持傷口的清潔。
  • 外敷麻藥後,如果出現過敏反應,要立即停止使用。

相關疾病


麻痺

相同名稱方劑


外敷麻藥, 出處:《外科大成》卷一。 組成: 外敷麻藥(《外科大成》卷一。)出處:《外科大成》卷一。組成:川烏尖5錢,草烏尖5錢,蟾酥4錢,胡椒1兩,生南星5錢,生半夏5錢(一方加蓽撥5錢,一方加細辛1兩)。主治:敷于毒上,麻木,任割不痛。 。 主治:敷於毒上,麻木,任割不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