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南星膏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腫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驅散寒邪,而溫燥之性,可化痰消腫。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如跌打損傷、風溼痹痛等,天南星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 通竅開閉: 天南星入肺經,具有通竅開閉的功效。對於鼻塞、流涕、頭痛等由風寒引起的鼻竅不通症狀,天南星能有效疏通鼻竅,改善呼吸。
因此,南星膏中加入天南星,可起到消腫止痛、通竅開閉的功效,對於多種風寒溼邪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療作用。
南星膏中添加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寒止痛: 烏頭性溫熱,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南星膏主要用於治療寒濕痺痛、風寒頭痛、齒痛等症,烏頭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驅寒止痛之效,使藥力直達病所。
2. 溫陽化瘀: 烏頭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南星膏中其他藥材如南星、白芷等,往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烏頭的加入可平衡藥性,溫陽化瘀,避免藥性過寒,更好地改善寒濕痺痛的病症。
南星膏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南星性寒,善於化痰散結,但容易傷胃。細辛性溫,辛散溫通,可溫肺散寒,又能助南星化痰,緩解其寒涼之性,減少對胃的刺激。二者相配,既能增強化痰止咳的功效,又能兼顧溫陽健脾,使藥效更全面。
- 引藥入肺,直達病所: 細辛氣味辛香,性溫走竄,能引導藥物深入肺經,與南星共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肺熱咳嗽、痰濁壅肺等病症。
南星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與南星相配,可加強南星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的功效,並能緩解南星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傷津。
- 協調藥性,避免副作用:白芷能疏散風邪,使南星的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也起到緩解南星的毒性,避免其過於辛燥而傷及正氣的作用。
因此,白芷的加入,不僅能提高南星膏的療效,還能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用藥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南星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皮膚、手足、頭面等處生瘡瘤,其形狀大小不一(大如拳、小如粟),質地或軟或硬,且患處不覺疼痛。古代醫家認為,此類腫瘤多因痰濕瘀滯、風毒結聚或氣血壅塞所致,屬「無名腫毒」範疇。南星膏外敷能逐痰散結、消腫定痛,尤其針對「不痛」之症,推測其病機偏於痰濕凝滯而非熱毒熾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南星(天南星):
為君藥,辛溫有毒,善化痰散結、祛風定痛。古代用於頑痰膠結、風痰阻絡之腫毒,其刺激性可局部透散,促使痰濕消散。草烏:
大辛大熱,具強力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效。與南星協同,增強破結消腫之力,針對深部痰濕風邪之凝滯。黃柏:
苦寒,清熱燥濕,可制衡南星、草烏之溫燥,防止局部瘀久化熱,同時化解濕毒。五倍子(炒):
酸澀收斂,炒後增其止血斂瘡之性。此處用其收濕斂瘡、緊束腫瘤周邊,防止擴散,同時助他藥滲透。白芨:
黏膩收斂,能生肌止血、消腫散結。與五倍子共為佐藥,形成保護性敷層,緩釋藥力,並促進患處修復。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辛溫開破(南星、草烏)與苦寒清降(黃柏)並用,形成「溫清相濟」之勢,既散結又不助熱。
- 酸收(五倍子)與辛散(南星、草烏)並行,一收一散,調控藥效作用範圍,使消腫之力集中於患處。
- 醋調外敷:醋性酸斂,助藥透皮,且能軟堅散結,增強方劑局部滲透之效。
此方設計體現「圍而消之」的治療思路:先以收斂藥(五倍子、白芨)固護周邊,再以辛散藥(南星、草烏)內攻逐邪,佐以黃柏清解潛在鬱熱,共奏化痰散結、消腫定瘤之效。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1兩(炒), 南星2兩, 草烏2兩, 黃柏2兩, 白芨2兩。
上為末,醋調如糊。
隨腫處漸漸圍,逐至不險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毒,用量不宜過大。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南星膏, 出處:《瘍科選粹》卷一。 組成:五倍子1兩(炒),南星2兩,草烏2兩,黃柏2兩,白及2兩。 主治:瘡疽毒發險處。
南星膏,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生大南星1枚,草烏、細辛、白芷。 主治:皮膚、手足、頭面生瘡瘤,大者如拳,小者如粟,或軟或堅而不痛。
南星膏,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六○引《吳氏集驗方》。 組成:天南星1兩(臘月以黃牛膽制者),人參半兩(去蘆),防風半兩(去蘆),茯神3錢(去皮木),辰砂(别研)3錢,乳香(去砂石,别研)3錢,全蠍(去毒,微炒)3錢,僵蠶(去絲嘴,炒)3錢,酸棗仁(去殼,秤,炒)3錢。 主治:定志祛風。主治:小兒夜卧不寧,心神驚悸。
南星膏,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牛膽南星(臘月以南星爲末,填入黃牛膽中,風處陰乾,百日取用,宜親手脩制者佳)5錢(炒用),人參3錢,白朮3錢,山藥(炒)3錢,白茯苓(去皮)3錢,白茯神(去心)3錢,羌活3錢,甘草(炙)3錢,白僵蠶3錢,全蠍(去毒,以薄荷汁浸,炙)3錢,辰砂2錢(水飛另研),麝香1分。 主治:祛風退熱,消痰鎮心,除百病。主治:小兒精神不定,恍惚不寧,恐畏多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