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肚

JIN CHAN DU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腎經 18%
胃經 18%
肝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10%
三焦經 10%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蟾肚方劑中使用砂仁,主要考量其理氣健脾之功效。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溫中止嘔的功效。金蟾肚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狀。砂仁的加入,可理氣消脹,使脾胃氣機通暢,改善食慾不振,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同時,砂仁還能溫暖脾胃,緩解寒邪阻滯所致的胃痛、嘔吐等症狀。因此,砂仁成為金蟾肚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金蟾肚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金蟾肚方劑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凝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胡椒的加入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寒邪對脾胃的損害。
  2. 驅風止痛,消腫止痛:胡椒亦具驅風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金蟾肚方劑中,若有寒濕凝滯導致的疼痛,胡椒可起到驅散寒邪、止痛的作用。

總體來說,胡椒在金蟾肚方劑中扮演著溫中散寒、助消化、驅風止痛的角色,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金蟾肚主治功效分析

金蟾肚,又名金蟇肚,主要針對水腫症狀。以下將根據古文記載分析其治療原理:

古文內容分析

《驗方新編》| 鮑相璈中記載了兩個與水腫相關的方劑,雖未直接提及「金蟾肚」之名,但其組成與金蟾肚類似,且皆以蝦蟆(癩蛤蟆)為主藥,可視為金蟾肚的相關方劑,具有參考價值。

方劑一:

又方:烏魚一個去鱗甲腸雜,洗淨入大蒜於內,一歲一瓣,用濕紙包裹,外再和黃泥封好包裹,火煨熟為度,取出食之,屁下即愈。

此方以烏魚為主,輔以大蒜。烏魚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大蒜辛溫,能溫陽行氣,助陽化氣利水。兩者合用,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作用,通過排氣(屁下)的方式排出體內多餘水濕。

方劑二:

治水腫神效。蝦蟆二個,放在豬肚內,好酒煮一伏時,去蝦蟆,將酒肚盡吃,大便屁放自多,其腫自消,神效。一方加砂仁一錢,胡椒一歲一粒。

此方以蝦蟆為主,豬肚、好酒為輔,並提及加味「砂仁、胡椒」。蝦蟆,即癩蛤蟆,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其體表腺體分泌物蟾酥具有強心、利尿的作用。豬肚健脾胃,好酒行氣血。加入砂仁、胡椒則增強了溫中散寒、行氣化濕的作用。此方通過蝦蟆的利尿作用,配合其他藥物的行氣化濕、健脾胃作用,達到消腫的目的。且強調“大便屁放自多”,也說明該方通過排泄和排氣的方式消除水腫。

金蟾肚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上述古文,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和中醫理論,我們可以推測金蟾肚的治療原理:

  1. 利水消腫: 蝦蟆可能為此方的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加速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
  2. 溫陽行氣: 方劑中可能包含的砂仁、胡椒,均為辛溫之品,能溫陽散寒,行氣化濕,促進氣機運行,有助於水濕的運化和排泄。
  3. 健脾胃: 豬肚(可能為方劑中的載體)能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從根本上減少水濕的產生。

總結

金蟾肚主要針對水腫症狀,其治療原理可能為通過蝦蟆的利尿作用,配合砂仁、胡椒等藥物的溫陽行氣、健脾胃作用,促進體內水濕的運化和排泄,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上述方劑的記載也提示,金蟾肚可能通過排泄和排氣的方式發揮療效。

傳統服藥法


蝦蟆兩個(一方加砂仁1錢,胡椒一歲一粒)
放在豬肚內,好酒煮1伏時,去蝦蟆,將酒肚盡吃。大便屁放自多,其腫自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金蟾肚,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八。 組成:蝦蟆兩個(一方加砂仁1錢,胡椒1歲1粒)。 主治:水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