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毒丹

火毒丹

HUO DU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14%
胃經 14%
三焦經 14%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火毒丹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發散驅邪:胡椒性溫熱,味辛辣,入肺、脾經,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散寒、解毒消腫之功效。對於因外邪入侵或內熱積聚而引起的各種火毒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胡椒能起到發散驅邪、清熱解毒的作用。

2. 溫陽散寒:胡椒溫陽散寒,能助藥性溫散寒邪,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寒凝血瘀、肢體麻木等症狀。對於一些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火毒症狀,例如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等,胡椒能起到溫陽散寒、解毒消腫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火毒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火毒丹主治「吐瀉」,其病機可能涉及脾胃虛寒或中焦氣機紊亂,導致清濁不分、升降失常。方中藥物組合以溫中散寒、調和脾胃為核心,針對寒邪內侵或飲食不節引起的嘔吐、泄瀉等症狀。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

  • 小棗(去皮核):甘溫補中,養脾胃之氣,兼能調和藥性,緩和胡椒之辛烈。
  • 胡椒:辛熱,入胃、大腸經,具溫中散寒、下氣止瀉之效,主攻寒濕內阻引起的吐瀉。
  • 飛羅麵(炒黃):小麥麵粉炒後性微溫,可健脾止瀉,作為賦形劑兼顧藥效。
  • 生薑自然汁:辛溫發散,降逆止嘔,助胡椒散寒,並促進藥力運行。

2. 配伍邏輯

  • 溫中散寒:胡椒為君藥,直接溫散中焦寒邪;生薑為佐,增強溫中止嘔之力。
  • 健脾固護:小棗、炒麵為臣,補益脾胃同時防止溫燥傷陰,形成「攻補兼施」結構。
  • 劑型設計:麵劑包裹藥芯後煨熟,既緩釋藥性,又藉煨法增強溫脾之效,符合「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的用藥思路。

3.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寒邪得散:胡椒、生薑辛熱走竄,驅逐腸胃寒滯,恢復陽氣運轉。
  • 脾胃得調:小棗補虛,炒麵固澀,協同改善脾虛不運、水穀不化的病本。
  • 氣機得降:生薑止嘔、胡椒下氣,糾正胃氣上逆與腸道清濁不分之病理狀態。

三、總結

火毒丹為「溫澀並用」之方,適用於寒證吐瀉,尤以脘腹冷痛、嘔吐清涎、泄瀉清稀為辨證要點。其組方簡潔,緊扣「寒者熱之」「虛者補之」原則,體現古代對脾胃病機的樸素認識與實用劑型設計智慧。

傳統服藥法


小棗五10枚(去皮核),胡椒300粒。
暖脾臟,止惡心。
上同研成膏子,用飛羅面,不問多少,銚內炒令色微黃,用生薑自然汁搜成膏,分作小劑,卻將前棗、椒二味,如水糰糖心入在逐個面劑內,卻搓成丸子,用濕紙裹煨微香為度。
去紙嚼吃,不拘多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火毒丹,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小棗50枚(去皮核),胡椒300粒。 主治:暖脾臟,止惡心。主治:吐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