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蟾散

椒蟾散

JIAO CH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14%
胃經 14%
三焦經 14%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椒蟾散中使用胡椒,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溫散寒邪:胡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助藥力:胡椒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滲透,有助於藥力發揮,增強藥效。在椒蟾散中,胡椒可以促進蟾酥等藥物的吸收,增強其毒性,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胡椒在椒蟾散中起到溫散寒邪、助藥力等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椒蟾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椒蟾散主治「哮證遇冷即發,屬中外皆寒者」,意指患者哮喘發作與寒邪密切相關,體內外皆呈現寒性病機。此類哮證多因寒痰凝滯肺系,遇寒冷刺激則氣道攣急、痰涎壅塞,發為氣逆喘鳴。方劑設計針對「寒痰」這一核心病邪,以溫化劫痰、散寒平喘為治療方向。


組成藥物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胡椒(49粒)

    • 性味功效:辛熱,入胃、大腸經,具溫中散寒、下氣消痰之功。
    • 作用機理:胡椒辛熱之性可直驅寒邪,溫化痰飲,針對「中外皆寒」之病機;其「劫寒痰」特性尤能化解膠固之冷痰,緩解氣道痙攣。
  2. 活蝦蟆(蟾蜍)

    • 炮製方法:納胡椒入其腹中,鹽泥固裹後煅燒存性,轉為炭藥。
    • 治療原理
      • 傳統認識:蝦蟆(蟾蜍)性涼,但經煅燒後轉為溫性,且存性(保留部分藥性)後兼具「解毒散結、化痰平喘」之效。鹽泥固煅可增強藥物溫通之性,協同胡椒瓦解寒痰。
      • 象徵思維:古代取蝦蟆「善鳴」之特性,以「同氣相求」之理,用以平定哮證之氣逆痰鳴,屬「取類比象」用法。
  3. 酒調服

    • 輔助作用:酒性溫通,可載藥上行至肺系,增強散寒化痰、行氣開閉之效。分次臥時服用,使藥力緩行,持續溫化夜間易發之寒哮。

方劑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此方以「溫散寒痰」為核心:

  • 胡椒為君藥,直接溫散寒邪、劫逐痰飲;
  • 煅蝦蟆為佐使,既輔助化痰,又通過煅製轉性協同溫化;
  • 為引經藥,助藥力直達病所。
    全方通過辛熱溫通之力,破除寒痰凝滯,恢復肺氣宣降,從而緩解冷哮症狀。其設計體現「寒者熱之」「痰者溫化」的傳統治則,並結合炮製學與象徵思維強化療效。

傳統服藥法


胡椒49粒。
劫寒痰。
上藥入活蝦蟆腹中,鹽泥固,煅存性。
臥時分5次好酒調服。
有熱者忌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多痰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

相同名稱方劑


椒蟾散, 出處:《證治寶鑑》卷五。 組成:胡椒49粒。 主治:劫寒痰。主治:哮證遇冷即發,屬中外皆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