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餅

胡椒餅

HU JIAO BI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8.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4%
肺經 14%
大腸經 14%
胃經 14%
三焦經 14%
脾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胡椒餅中的「胡椒」為其關鍵藥材,主要原因如下:

1. 暖胃驅寒:胡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涼所致的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胡椒可起到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增進食慾:胡椒辛辣的特性,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慾,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胃口不佳、食慾減退者,胡椒餅能起到開胃健脾的效果。

此外,胡椒還具有散寒解表、祛風止痛等功效,可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食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椒餅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箭頭及竹木刺入肉,不得出者」。古代戰事頻發或日常勞作中,金屬箭鏃、竹木尖刺嵌入肌肉難以取出,易致局部腫脹化膿。胡椒餅外貼患處,旨在促使異物脫出,避免續發感染,屬外科急救用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胡椒
性味辛熱,古籍載其能「破滯氣,除寒濕」(《本草綱目》)。其辛散之性可刺激局部氣血運行,促肌表開泄;所含揮發油成分具擴張微血管、促進滲透之效,或能鬆弛周邊組織,減輕異物嵌頓壓力,助其自然排出。

2. 米飯
質地黏膩,功擅「和胃氣,消腫毒」(《食療本草》)。生米飯搗爛後具黏附性,可與胡椒末混合成餅,貼敷時既可固定藥末,又能以物理黏性牽引異物。米飯所含澱粉質或許能形成温和滲透壓,助局部組織液流動,利異物移動。

3. 配伍邏輯
胡椒辛散走竄為君,開泄腠理、行氣活血;米飯黏緩為使,調和藥性兼助外拔。二者一動一靜,辛熱之性溫通局部,改善氣血滯澀,使肌肉鬆緩、異物易於脫出。此方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以辛溫通散、軟堅透達為核心,符合傳統「托毒外出」之治則。

推論可能作用機制

  • 物理性黏附:米飯黏質乾燥後可能收縮,牽拉刺入物周邊組織,間接帶動異物鬆動。
  • 促進局部循環:胡椒刺激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患處代謝,緩解肌肉緊繃,利異物排出。
  • 抗菌防感染:胡椒揮發油有一定抑菌作用,或可降低外傷後化膿風險。

此方簡便廉驗,體現古代外治「就地取材,急則治標」之智慧,然其效力或限於淺表、細小異物,若遇深部嵌入仍需結合其他技法。

傳統服藥法


胡椒。
上藥研末,以飯搗爛,入胡椒末,和一處。
貼傷處。不過1-2餅,即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胡椒餅,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胡椒。 主治:箭頭及竹木刺入肉,不得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