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椒附丸中包含胡椒,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中散寒,止痛消脹:胡椒性溫熱,味辛辣,入脾胃經,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胃脘疼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 助藥力,增強療效:胡椒辛散,可促進藥物滲透吸收,有助於藥物充分發揮藥效。在椒附丸中,胡椒與附子等溫熱藥物相配伍,可增強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椒附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椒附丸主治「臍下極冷,腹痛楚異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黃肌瘦,按之痛稍止者」。此證屬陰寒內盛,陽氣衰微所致。臍下為少腹,乃肝腎經脈所過,寒邪凝滯於此,故見劇烈冷痛;手足不溫、畏冷食冷水,為陽虛不能溫煦四肢、腐熟水穀;面黃肌瘦乃寒傷脾胃,氣血生化不足;按之痛稍緩,則提示寒凝氣滯,屬虛中夾實之候。此方以溫陽散寒為主,兼以行氣化滯,針對陰寒內結、陽氣不伸之病機。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主藥:溫裡散寒,峻補元陽
- 蜀椒(炒出汗):辛熱入脾、胃、腎經,善散陰寒、溫中止痛,尤能「下氣暖腎」,針對臍下冷痛。
- 附子、烏頭(炮):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破沉寒痼冷,直入少陰腎經,回陽救逆。烏頭較附子更擅逐寒濕痹痛,二者合用,力逐內外之寒。
- 乾薑(炮):溫中焦、助陽氣,與附子協同(如四逆湯配伍),增強溫裡散寒之效。
2. 輔藥:散寒化濕,行氣活血
- 細辛:辛溫走竄,散少陰經寒邪,通竅止痛,助附子、烏頭解除寒凝經脈之痛。
- 厚朴(薑炙):苦溫燥濕,下氣除滿,配合乾薑溫中行滯,化解寒濕阻滯中焦之氣機不暢。
- 芍藥:酸甘微寒,此處配伍大隊熱藥中,可緩急止痛(如芍藥甘草湯意),制約辛熱之燥性,兼防陰血耗傷。
3. 佐使藥:調和升降,引藥達病所
- 桔梗:苦辛性平,宣肺氣、升脾陽,與厚朴之降氣形成升降相因,助氣機通暢;其「載藥上行」之性,亦能協調諸藥分布。
- 煉蜜為丸:甘緩補中,兼制烏、附毒性,使藥力持久緩釋。
- 米飲或溫酒送服:米飲護胃,溫酒行藥勢,增強溫通血脈之效。
邏輯推理與方義歸納
此方以「溫陽散寒」為核心,結合「行氣化滯」:
- 寒者熱之:蜀椒、附子、烏頭、乾薑、細辛,層層深入,溫散三陰之寒。
- 滯者通之:厚朴行氣、芍藥活血、桔梗宣通,解決寒凝伴隨的氣血瘀滯。
- 標本兼治:既急溫其陽以治本(寒),又緩解腹痛、腹脹之標(滯)。
適用於陰寒內結、陽氣虛衰之腹痛,尤其寒邪直中少陰(腎)、厥陰(肝)而見冷痛頑固者。其組方思路近似《傷論》附子粳米湯、烏頭桂枝湯等溫裏峻劑,然配伍更側重於下焦寒凝氣滯之證。
傳統服藥法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桔梗(銼,炒)半兩,芍藥半兩,乾薑(炮)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米飲或溫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椒附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胡椒、白薑、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主治:翻胃。
椒附丸, 出處:《得效》卷三。 組成:綿附1個(12錢者),胡椒100粒。 主治:臍下極冷,腹痛楚異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黃肌瘦,按之痛稍止者。
椒附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木香(炮)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 主治:厥逆頭痛,齒痛骨寒。
椒附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 椒附丸(《聖濟總錄》卷一八五。)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組成:蜀椒(去目及閉口者)4兩(醋浸1宿取出,卻用酒1升炒乾,爲末),白羯羊腎2對(切,焙乾,爲末),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青鹽1兩,巴戟天(去心)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乾)1兩,茴香子(炒)1兩。主治:補壯元陽。 。 主治:補壯元陽。
椒附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桔梗(銼,炒)半兩,芍藥半兩,乾薑(炮)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 主治:七疝。或心腹厥逆,不得氣息,痛達背膂;或心下堅痛,手不可近;或臍下堅痛,得寒冷食輒劇;或脅下堅痛大如手;或少腹脹滿,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時。
椒附丸, 出處:《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方)。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半兩,川椒(去目,炒出汗)半兩,檳榔半兩,陳皮(去白)1兩,牽牛(微炒)1兩,五味子1兩,石菖蒲1兩,乾薑(炮)1兩。 主治:補虛壯氣,溫和五臟,暖補下元。主治:下經不足,內挾積冷,臍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忪短氣,夜多異夢,晝少精神,時有盜汗,小便滑數,遺瀝白濁,腳膝緩弱,舉動乏力,心腹脹滿,不進飲食;婦人血海冷,泄瀉,冷痢,赤痢;腎氣虧乏,腰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