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溫中平胃散中包含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砂仁能起到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
二、 調和脾胃,助消化: 砂仁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溫中平胃散中加入砂仁,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溫中平胃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胃家凝結停滯,內無燥熱者」,意指脾胃寒濕凝滯、運化失司所致之脘腹痞滿、脹痛、食積不消等症。其證候特點為:
- 寒濕偏盛:胃脘冷痛、喜溫喜按、口淡不渴、舌苔白膩。
- 氣機壅滯:脘腹脹滿、噯氣頻作、不思飲食。
- 無燥熱之象:無口苦、口渴、舌紅苔黃等熱象。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中散寒:以辛溫藥驅散中焦寒邪
- 炮薑:溫中止痛,直接溫暖脾胃,散寒凝。
- 砂仁:化濕行氣,醒脾開胃,兼能溫中止瀉。
- 木香:行氣止痛,助脾胃升降,解除寒凝氣滯。
2. 燥濕健脾:針對濕濁困脾之病機
- 茅朮(蒼朮):苦溫燥濕,健脾祛濕,為平胃散核心藥。
- 厚朴:行氣燥濕,消脹除滿,與蒼朮協同增強祛濕之力。
- 廣皮(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輔助厚朴調暢氣機。
3. 消積導滯:化解停滯之食積
- 神曲、穀芽(炒):消食和胃,促進穀物積滯消化。
- 枳殼:行氣寬中,消除脘腹痞滿。
- 青皮:破氣消積,專攻食積氣滯之實證。
4. 疏肝醒脾:兼顧肝氣犯胃之可能
- 香櫞皮: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防肝鬱克脾。
配伍特點
- 以「平胃散」為底方加減:蒼朮、厚朴、陳皮為平胃散主藥,原治濕阻脾胃;本方加入溫中(炮薑)、行氣(木香、青皮)、消食(神曲、穀芽)之品,強化其針對「寒濕夾滯」之功效。
- 溫散結合:炮薑溫中,砂仁化濕,木香行氣,三者共解寒凝濕滯;佐以消導藥,標本兼治。
- 氣血並調:行氣藥(枳殼、青皮)與溫中藥(炮薑)並用,解決寒凝氣滯交互為病之機。
總結
此方以「溫中燥濕」為主,「消積行氣」為輔,適用於寒濕停滯中焦、氣機不暢之證。其組方邏輯嚴密,既承襲平胃散燥濕運脾之核心,又因應寒凝、食積等兼症靈活加減,體現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
傳統服藥法
炮薑5分,砂仁1錢,木香5分,谷芽3錢(炒),神曲3錢(炒),廣皮1錢,茅朮1錢,厚朴1錢,枳殼1錢,青皮1錢,陳香櫞皮8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溫中平胃散, 出處:《傷寒大白》卷三。 組成:平胃散加豆蔻、砂仁。 主治:胃家凝結停滯,內無燥熱者。
溫中平胃散,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炮薑5分,砂仁1錢,木香5分,谷芽3錢(炒),神曲3錢(炒),廣皮1錢,茅朮1錢,厚朴1錢,枳殼1錢,青皮1錢,陳香橼皮8分。 主治:胃脹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