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散

SHEN XI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腎經 33%
胃經 33%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溫脾止嘔:砂仁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脾止嘔的作用。神效散可能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砂仁有助於溫暖脾胃,緩解嘔吐。
  2. 行氣消脹:砂仁芳香氣味辛溫,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若神效散用於治療氣滯腹脹,砂仁有助於疏通氣機,消除腹脹,改善消化功能。

總之,神效散中加入砂仁,是利用其溫脾止嘔、行氣消脹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神效散主治功效分析

神效散在中醫臨床上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治療腸風下血及痔瘡相關疾病

  • **《聖濟總錄》**中記載神效散可治「腸風瀉血」,其方由「槐實、皂莢子」組成,用「陳粟米飲調下」。《本草綱目》引《普濟方》亦載此方,名為「神效散」,主治「腸風下血」。
  • **《奇效良方》**則記載了神效散用於治療「洗痔」,包括「鼠乳連珠」、「糞門腸頭腫,流膿漏血」等症狀,方中包含「苦參、川椒、苦葫蘆、芫荽子、槐花、枳殼、荊芥、金銀花、白芷、連翹、獨活、小茴香、麻黃、牡蠣、威靈仙、椿樹皮」等藥物。

**分析:**從上述記載來看,神效散在此類疾病中主要發揮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槐花、槐實、荊芥等藥物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苦參、黃柏等則能清熱燥濕,皂莢子、枳殼等可行氣消積。

2. 治療瘡瘍腫痛

  • **《類證治裁》**中提到神效散可治「大腿通腫,皮色不變」。
  • **《仁術便覽》**記載「治一切惡瘡,醫所不識者」,方中包括「水銀、黃柏、黃連、松脂、膩粉、甘草、土蜂窩」等藥物。
  • **《回生集》**引《選奇方》載神效散,用「黃柏末、皂角刺灰」研勻酒服,治「大風癘瘡」,並能「取下蟲物」。
  • **《經驗丹方匯編》**中則指出神效散可治「鶴風,兼治附骨疽」,以及「未破用此而消,已潰爛牽至兩間胸腋」的癰疽。

**分析:**在治療瘡瘍腫痛方面,神效散主要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方中黃柏、黃連等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而皂角刺則能消腫排膿。

3. 治療氣滯血瘀相關病症

  • **《類證治裁》**中提到神效散可治「血澀」,方中包括「青皮、陳皮、枳殼、曲、桂、芍、草、芷、木香、麥芽、三稜、蓬朮、延胡、補骨脂、丁香、畢澄茄」等藥物。

**分析:**神效散在此類病症中主要發揮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方中青皮、陳皮、枳殼、木香等能行氣,三稜、蓬朮、延胡等能活血化瘀,而桂、芍、草等則能溫經止痛。

4. 其他功效

  • **《聖濟總錄》**中提到神效散可治「吐血、咯血」,方中包括某四味藥,與「丹砂、金箔、蚯蚓」同研為丸,名為「神效金朱丸」。還提到神效散可治「夢泄」,方中包括「白茯苓、豬苓」。
  • **《世醫得效方》**中記載神效散可治「休息痢,氣痢,膿血不止,疼痛困弱」,並提到「加炮附子、青皮、烏藥、茯苓各五錢」可治「傷酒肉炙煿,後發為痢疾,休作無時」。
  • **《本草綱目》**引《仁存方》載神效散可治「折傷筋骨」,用「久碎瓦片」火煅醋淬,米醋淬五次,刀刮細末,好酒調下。

**分析:**這些記載顯示神效散的應用範圍較廣,涉及到止血、安神、利尿、止痢、續筋接骨等多個方面。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神效散作為一個中藥方劑,其功效主治較為廣泛,主要涵蓋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止痛、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等方面。其具體組成和應用會根據不同的病情和醫家經驗有所調整。古文所記載的神效散配方多樣,功效各有側重,体现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從現代藥理學角度看,砂仁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種藥理作用,與古文記載的神效散功效有一定相關性,但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傳統服藥法


罌粟殼(去梗蒂,銼碎,蜜水炒)1兩,白芷1兩,鳥梅(和核)1兩,乳香半兩,撫芎半兩。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煎7分,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心絞痛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疥癬前列腺炎胰臟炎糖尿病癲癇五十肩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散, 出處:《本事》卷六。 組成:白浮石、蛤粉、蟬殼(去頭足)各等分。 主治:渴疾,飲水不止。

神效散, 出處:《保命歌括》卷十三。 組成:透明雄黃2錢,松縣黃丹2錢,馬牙消3錢。 主治:腰痛不能轉側。

神效散,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膽礬1分。 主治:心痛作酸,及水停心下,作聲如雷;又治口眼歪斜,不省人事。

神效散, 出處:《百一》卷十八引錢季毅方。 組成:縮砂仁(去膜,熨鬭內略炒)。 主治:妊孕攧或閃肭。傷損胎動,痛不可忍,漏胎下血,血盡則死,及崩暴下血者。

神效散, 出處:《慈幼新書》卷十一。 組成:金銀花2錢,歸尾2錢,紫草1錢,木通1錢,苦參1錢,蟬蛻1錢,白芷1錢,皂角刺1錢,川牛膝1錢,紅花3分,甘草3分,川烏3分。 主治:楊梅疳瘡,魚口便毒,不拘新久。

神效散, 出處:《得效》卷四。 組成:南木香2錢半,青皮2錢半,陳皮2錢半,麥糵(炒)2錢半,大枳殼(炮)2錢半,京三棱2錢半,蓬莪朮2錢半,神曲(炒)2錢半,甘草(炙)2錢半,北白芍藥2錢半,川白芷2錢半,肉桂(去皮)2錢半,玄胡索2錢半,破故紙2錢半,蓽澄茄1錢,丁香1錢。 主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疼,遇食冷物,或天氣寒,陰冷便作,胸間一點痛起,或引入背膂,痛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