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應妙方

神應妙方

SHEN YING MIAO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驗良方》卷二引朱淵停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腎經 33%
胃經 33%
脾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應妙方」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理氣和胃: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溫胃止嘔的功效。方中可能因胃氣不和、食積停滯等症狀,藉由砂仁的溫散作用來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
  2. 溫脾暖胃: 砂仁具有溫脾暖胃的功效,對於寒濕困脾、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方中可能因脾胃虛寒,藉由砂仁溫暖脾胃,增強脾胃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神應妙方主療「黃疸病」,此症在中醫理論中多因濕熱或寒濕蘊結肝胆,致膽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膚而成。古代醫家以「黃水流出」爲祛邪外達之象,認為此法能引體內濕濁邪氣從臍(神闕穴)透發,屬「外治法」中的「敷臍療法」,契合「開鬼門、潔淨府」的治黃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鮮鯽魚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大腸經。
    • 作用:本草記載鯽魚能「利水消腫」,其黏液質地黏滑,可作敷藥基質,助藥性滲透;另具「健脾和胃」之功,間接助運化水濕。
  2. 陽春砂仁

    • 性味歸經:辛、溫,入脾、胃、腎經。
    • 作用:爲祛濕要藥,能「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其辛香走竄之性,可解脾胃濕困,促進氣機暢通,改善濕鬱發黃。外敷時,揮發成分可能刺激臍部經絡,引濕外出。
  3. 洋糖(白糖或冰糖)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經。
    • 作用:古代用糖外敷多取其「潤燥緩急」之效,黏合藥材並緩和砂仁辛烈之性;甘味亦能「健脾補中」,助正氣抗邪。

治療原理推論

  • 臍療機制:神闕穴屬任脈,內聯臟腑,为「先天之結蒂,后天之氣舍」。敷藥於此,藥物透過經絡與局部吸收,直接作用於中焦,調節脾胃運化,促使濕熱之邪從二便或體表排出。「黃水流出」可能是藥物刺激後局部組織液滲出,古代視為濕邪外透之徵。
  • 協同效應:砂仁化濕行氣爲君,鯽魚利水爲臣,洋糖和中爲佐,共奏「健脾化濕、透邪退黃」之功。針對濕重於熱或寒濕型黃疸,此方外治可能有助緩解症狀。

中醫理論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內病外治」與「以皮達皮」的思維,尤其適合脾胃虛弱、內服難受藥者。然黃疸成因複雜(如陰黃、陽黃之辨),古代醫家或依症加減配伍。若濕熱熾盛者,單用此方恐力弱,需結合內服清熱利濕之劑。

傳統服藥法


鮮鯽魚1尾,陽春砂仁1兩,洋糖1撮。
上同搗爛如泥,去骨,入蚌殼內。
合於臍眼上,用布1幅捆好。1周時臍中有黃水流出,其病松快即愈。病深者未能全消,照前法再敷,以愈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黃熱病黃疸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神應妙方, 出處:《集驗良方》卷二引朱淵停方。 組成:鮮鲫魚1尾,陽春砂仁1兩,洋糖1撮。 主治:黃疸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