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縮砂散中包含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消食,理氣止痛: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健脾消食、行氣止痛之功。縮砂散以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為主,砂仁可助其消食導滯,緩解胃脘不適。
- 溫脾暖胃,助藥力達脾胃: 砂仁溫脾暖胃,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力更好地到達脾胃,增強藥效。縮砂散中常配合其他寒涼藥物,砂仁的溫性可中和寒性,使藥性平和,更好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縮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用於三類病證:
- 血崩:砂仁性溫,傳統認為其能理氣和血,氣行則血攝,故可用於氣滯或寒凝導致的崩漏下血。
- 胎動不安:砂仁為安胎要藥,能健脾溫中,緩解孕婦因脾胃虛寒或氣機不暢引起的胎元不固。
- 痢疾:其辛溫芳香之性可化濕醒脾,針對寒濕或氣滯型痢疾,通過調暢中焦氣機以止痢。
組成與治療原理
君藥縮砂(砂仁):
- 性味辛溫,歸脾、胃、腎經。
- 理氣醒脾:辛香行散,能破除中焦氣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 溫中止瀉:溫暖脾胃以散寒濕,適用於寒濕痢或虛寒性泄瀉。
- 和血安胎:通過調暢氣機,間接穩定衝任氣血,達到止血、固胎之效。
輔助用法設計:
- 豬腰子:以形補形,傳統認為腎主生殖,用豬腎可能取其補腎氣、助砂仁固胎之效;且其甘平之性可緩和砂仁辛燥。
- 米泔水煮熟:米泔水性涼潤,能製砂仁溫燥之偏,同時健脾和胃,增強藥力吸收。
邏輯推論與機理
- 氣血雙調:砂仁行氣為主,氣行則血行(治血崩)、氣順則胎安(治胎動)。
- 標本兼顧:血崩、痢疾若因寒濕或氣滯所致,砂仁直接針對病機根源(本),輔以豬腎、米泔調補(標)。
- 給藥途徑:藥末納入豬腎煮熟食用,屬「藥食同源」療法,緩和藥性並增強脾胃吸收,尤其適合婦科及虛證調理。
總結
此方體現「精簡力專」的組方思想,砂仁單味之力配合食療載體,針對氣滯、寒濕相關病證。其功效關鍵在於砂仁的「通」與「溫」:通滯則血止、胎安;溫中則濕化、痢止。
傳統服藥法
縮砂1兩(去皮)。
上為末。
每用1錢,以豬腰子1片劈開,入藥末在內,綿系,米泔煮熟,與兒食之,次服白礬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縮砂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四。 組成:縮砂仁、甘草、貫眾各等分。 主治:骨鯁。
縮砂散, 出處:《濟生》卷七。 組成:縮砂仁不拘多少。 主治:妊娠胃虛氣逆,嘔吐不食。
縮砂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縮砂1兩(去皮)。 主治:小兒滑泄,肛頭脫出。
縮砂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一。 組成:新縮砂仁不拘多少。 主治:血崩,胎動不安,痢疾。
縮砂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組成:縮砂仁1兩,木香1兩,丁香1兩,牽牛(炒一半熟,一半生用)1兩,膩粉1分。 主治:小兒腹脹,手足漸細,精神昏冒,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