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灸膏

WAI JI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腎經 17%
肝經 14%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肺經 7%
三焦經 7%
心經 7%
膽經 3%
脾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三焦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外灸膏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外灸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木香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2. 燥濕止癢: 木香還具備一定的燥濕止癢作用,對於因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等,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外灸膏中加入木香,可以增強其消炎止癢的效果。

總而言之,木香在行氣止痛燥濕止癢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因此被納入外灸膏方劑中,以增強其治療效果。

外灸膏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外灸膏通常用於治療寒性疾病,如風寒濕痹、腰膝冷痛等,附子能溫煦陽氣,驅散寒邪,起到溫經散寒的效果。
  2. 活血止痛:附子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附子可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外灸膏中加入附子,能夠有效改善寒性疾病的症狀,起到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外灸膏中包含蛇牀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殺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具有殺蟲止癢之效,可有效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和真菌感染,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溫經散寒: 蛇牀子同時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因寒氣入侵而引起的皮膚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外灸膏中加入蛇牀子,可有效發揮其殺蟲止癢和溫經散寒的雙重功效,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外灸膏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經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腰腿疼痛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 吳茱萸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對於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也有效。

因此,外灸膏中加入吳茱萸,可有效發揮其溫經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外灸膏中包含胡椒,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散寒: 胡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驅寒止痛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外灸膏常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疼痛,而胡椒的溫熱性質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 胡椒亦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緩解疼痛。

因此,外灸膏中加入胡椒,可增強其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助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疼痛和瘀血。

「外灸膏」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烏頭性溫熱,入經絡,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濕、止痛消腫之效。外敷於患處,可有效改善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功效:烏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如川烏、草烏、肉桂等,共同發揮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在「外灸膏」中,烏頭的加入能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外灸膏 」的主要成分包括:木香、附子、蛇牀子、吳茱萸、胡椒、烏頭。其主治功效為治療所有虛寒、赤白痢疾,有時腹痛,腸道虛滑、不能控制。

  1.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

  2. 胡椒:性溫,具有溫裡溫中、補陽、解毒、降氣、溫中散寒、下氣消痰等功效。胡椒辛熱,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瀉,止呃止嘔,解毒之功。胡椒辛溫,能益脾胃,降氣行痰,溫中止瀉。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之功。胡椒,味辛性熱,入肺、胃經,具有下氣消痰的作用。

  3.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4.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腎虛精冷、遺精滑精、崩漏帶下、小便頻數、尿道刺痛、蟲積腹痛、陰疽疥癬、風濕痹痛等;男子陽痿、女子白淫冷氣、瘕積、咳逆上氣、噦忤嘔吐、心腹痛、小便數等;以及濕熱下注、小便淋瀝、帶下赤白、陰囊濕癢等症狀。

  5.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6.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總結:中藥方劑「 外灸膏 」的主要成分包括木香、附子、蛇牀子、吳茱萸、胡椒、烏頭。其主治功效為治療所有虛寒、赤白痢疾,有時腹痛,腸道虛滑、不能控制。該方劑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木香2錢,附子(炮,去皮臍)2錢,蛇床子2錢,吳茱萸2錢,胡椒2錢,川烏頭2錢。
上為細末,每用藥末3錢,白麵2錢,生薑自然汁打作糊,攤在紙上。
當臍上貼之,衣物蓋定,用熨斗盛文武火熨之。痢止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外灸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木香2錢,附子(炮,去皮臍)2錢,蛇床子2錢,吳茱萸2錢,胡椒2錢,川烏頭2錢。 主治:一切虛寒,下痢赤白,或時腹痛,腸滑不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